联合早报

学者:稳就业提升消费与“清零”之间不易取得平衡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6-07 07:20
学者:稳就业提升消费与“清零”之间不易取得平衡

中国近期加强出台各项“稳就业”措施,为了防止失业潮影响脱贫成果,官方更提出要多措并举,确保完成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受访学者分析,稳就业关键仍在提升社会消费需求,但要在力求清零之间取得平衡并不容易。

根据中国政府网新闻稿,中国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上周四在全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推进会议上坦言,受近期冠病疫情影响,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的压力明显加大、挑战明显增多。

为此,他提出,要多措并举拓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渠道,确保完成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刘焕鑫并强调,这是最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守住的“底线”,要坚决防止因就业不稳出现规模性返贫。

在举措方面,他则提出,要稳住现有岗位,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稳定岗位供给;也要做好转岗服务,对因疫停工、滞留和暂时失业人员,要及时安置。

他也提到,要拓展岗位供给,东部地区要加强与中西部地区沟通,高质量、多频次推介岗位需求清单,深化劳务对接合作。

会议并强调,要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和脱贫家庭大学毕业生、“雨露计划”毕业生及返乡回流人员等群体作为重点,建立返乡回流脱贫劳动力跟踪服务机制,落实帮扶责任等。

对于疫情是否冲击中国去年宣布达成的脱贫攻坚任务成果,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去年公布的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为3145万人,这次提出维持3000万人就业目标,意味着今年预计只能容许145万脱贫人口失业。

他说,中国先前实施的扶贫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两项,分别是通过平台与物流技术,提升农村产品的产业化经营,以及加强中西部贫困人口就业培训,转往大城市从事劳力密集产业。

陆曦指出,受疫情冲击,社会消费总需求下降,连带影响农产品销售。同时,防控措施增加生产成本,也令制造业面临外移,同样影响贫困人口就业。“尤其制造业的外移,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连续六个月上升城镇失业率攀新高

他认为,贫困人口就业的根本问题在于能否提升国内消费需求以及外国订单,以扩大就业市场。但力求全面清零的长期政策若不转变,恐怕难以达到提升前述目标。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城镇失业率攀升至6.1%,为2020年2月以来新高,已连续六个月上升。另外,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更高达18.2%。

陆曦也提到,原来为了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多鼓励大学生从事制造业、服务业相关工作,这类工作又与脱贫人口从事的职业有高度重叠,如今要确保这些人群的就业,是否产生资源竞争、挤占等问题,值得关注。

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接受本报采访时则分析,疫情持续至今超过两年,中国大陆不论通过货币政策促进企业扩张,或通过财政政策增加基础建设,期望刺激经济、所得成长,都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

他说,加上严格的疫情防控,民众都想留点现金在身上有备无患,消费自然难以刺激。这种状况下要执行“稳就业”,难度相当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