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多地收割青小麦传闻背后:养殖户称不得已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5-12 14:54

再过约20天,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小麦就将进入收获季节。但近日,网络上却流传出一些“割青麦喂饲料”的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中显示,在北方一些小麦种植区域,有农民提前收割青麦,称是用作饲料,一亩地可卖1500元,甚至超过2000元。视频中,装满青麦的货车排起长队,准备进入养殖厂。

5月10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农业农村部“五一”期间就部署核查核实,各相关省份抓紧调度排查。近日,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经济考量

青贮小麦,指在小麦未成熟时,连同青秸秆一起收割做饲料的小麦。

好好的麦子,为何要压倒青贮?受访的专家以及种粮大户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于农民来说,如果有这种现象,主要是经济上的考量。

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2021年各省粮食产量排名中,“中原粮仓”河南仅次于黑龙江。中原熟,天下足。《2021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省全年小麦产量为3802万吨,接近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3。

中国新闻周刊随机联系了数十位农户,但大多表示当地未出现养殖场收购青小麦现象,一些人也是在网络上获悉此事。

河南省驻马店遂平县褚堂乡农户李源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小麦价格有所上涨,但农资价格的上涨远远超过了小麦价格的上涨幅度。“(卖青贮)省事又省劲,这个对农民来说是非常节约成本的”。但他表示,只是听说这件事,没有见过有人收购。

李源个人承包了四五十亩小麦,按照当地最近的行情,小麦1.4元一斤,大概每亩的收入能到千余元。若不算劳动力成本,加上国家的补贴,每亩的利润不超过三百元。

“很少有收青小麦的,之前都是玉米,我们这里有几个养牛大户把我们这的玉米在接近成熟季节就都清除掉了。”李源说。

在遂平县常庄乡的农户赵景亮看来,粮价太低则伤害农民的利益,但粮食安全也不能说和农民没有关系。在他们村里,近1/5的农田已几乎无偿转由他人耕种,“种地不如外出打工”。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去年当地小麦的收购价格约为1.15元,最高1.2元,前年则大多都是1.05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目前我国小麦平均产量不到400公斤,600公斤即属高产。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小麦价格高企,预计籽粒小麦平均每亩能卖到1200、1300元。卖青贮对于农民来说,还能省去收割、仓储等成本,1500元的收购价格是较有吸引力的。

按照时令,收割完小麦,之后就该播种玉米。在布瑞克农业大数据科技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看来,从农民的角度来说,提前收割小麦,则可以选种更长周期的玉米,避免之后的秋霜等冻害,提高玉米单产量。

不过,从养殖场的角度来说,卖青贮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畜牧企业最常用的青贮饲料是玉米,相比之下,青贮玉米的营养价值更均衡,产量高,通常单价也比青贮小麦要低。

对于这种现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已在全省范围内下发“特急”内部明电。电文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认识小麦是主要口粮,不能用于青贮饲料的严重性。

电文要求,从现在开始到麦收结束,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毁麦或将小麦用于青贮饲料。各地要依靠乡、村基层组织力量,对涉及毁麦或小麦用于青贮饲料事件开展彻底排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强麦田保护,防止各类毁麦事件再次发生,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饲料缺口

“总不能让牛羊饿死”,林国发表示,一些畜牧场的行为或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分析,一个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市场供应偏紧,玉米价格维持在高位。“就是一个玉米加工的副产品玉米纤维报价都要去到一千九百元左右一吨,历史高位”,林国发称。

“我现在还有两万多斤玉米要卖。最高1.3元一斤可以卖,我还舍不得卖”,农民李源也说。

问题的另一个核心则在于,青贮玉米收获受阻。去年下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遭受连绵降雨,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彼时正值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秋收。

“现在都是采用机械收割,持续的降雨导致机械无法顺利工作或难以进入农田,玉米无法收获”,林国发称,同样因为阴雨的影响,一些玉米、秸秆在收货后达不到草料的要求。比如山东一些地方的花生秧,很多都出现了霉超标的情况。

从产业本身的角度,林国发认为,国内的养殖业主要集中分布于内蒙古、新疆、东北等青贮饲草相对充足区域,华北地区秸秆产量也不低,但青贮料相对较少。而华北多地,如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近年来肉牛等养殖业发展迅猛,但草食的种养没有完全配套。

此外,今年严峻的疫情形势,给青贮饲料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成本水涨船高,而进口草料也没有明显增长。

今年4月,林国发曾调研河南、山东多地的养殖场,发现不少企业的青贮量基本到5月份、6月份左右就见底了。“下一轮供应青贮的时间,8月中下旬能有一小部分,但主要的还得等到9月末、10月左右”。

在他看来,正因为此,一些养殖企业不得已收购部分青麦青贮“救急”。“企业也‘肉疼’,相比之下,青麦的含水量更高,两吨青麦晾干之后可能就剩一吨多一点”。但也并非每个农民都会有这种条件,附近有比较大的规模的牛羊养殖厂,且他们缺饲料的,有时候才会这样干。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同样有“饲料紧缺”的担忧,去年10月,他就曾给河南省有关部门提了醒。

避免诱导农民冲动收割小麦

事实上,以青小麦作饲料的做法早已有之,但范围较小。

“我们国家前几年的粮食过剩生产过剩,就把一部分的这个青小麦、青玉米作为优质饲料,补充到草食饲料当中去。”李国祥称,但这一现象仅限于局部地区,且面积较少,“比如在云南,据我了解,今年小麦青贮的价格也到了一千五百元到两千元每亩,过去都是三五百元。”

“我国小麦的产能每年1.35亿吨到1.38亿吨,需求也就在1.2亿吨到1.225亿吨左右,每年都有结余。”林国发说。

那么,将一些青小麦作饲料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将给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多大的影响?多位专家分析,去年秋冬季节的汛情,导致麦播开局不利,对今年粮食产能的预期造成影响。

在今年春季河南麦田管理最关键时期,郭天财对全省小麦长势、生产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研判曾用四句话作了高度概括:“麦播开局不利,转化好于预期,丰收很有希望,田管务须抓紧。”

在他看来,通过晚播小麦的“四补”技术,冬春以促弱转壮为重点的肥水管理,春季全面落实赤霉病、条锈病防控,以及最近河南省又安排部署全面实施“一喷三防”措施,上述举措加上天气条件总体有利,“我的研判是今年河南小麦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减,产量增加百分之五减少百分之五,都应该算是丰收年”。

李国祥则表示,去年汛情全国大概有一亿亩小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一些晚播小麦后来基本上都补齐增产了,局部地区可能还没完全恢复,但粮食供应的稳定基本还是做得到。

在专家们看来,公众的担忧,可能也源于今年粮食供应形势的影响。受俄乌冲突,国际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国际上小麦价格持续上涨,供应偏紧,全球粮食安全风险成为热议话题。

今年以来,高层反复强调要“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中国的粮食储备不能供应世界,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李国祥表示,不排除网传视频的风波是炒作的影响,不应过度夸大,避免诱导农民冲动收割小麦。他介绍,通常来说,青贮小麦有专用的种植品种,面积约仅几十万亩,相比之下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有3亿亩。

他表示,专用青贮小麦和人们通常吃的籽粒小麦不太一样。籽粒小麦的单产水平高,而作为饲料收储的小麦,营养主要在麦秆上。“如果专门播种青贮饲料,面积很小,对国家粮食安全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收割的是籽粒小麦,则应提示重视,籽粒小麦既可以作为口粮,又能用作饲料,但我们要优先保证口粮安全。

针对“割青麦作饲料”消息,农业农村部也作出相应部署。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五一”期间就组织相关省份进行核查核实。近日,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