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上海封城周记:当小区出现确诊病例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4-10 07:21
上海封城周记:当小区出现确诊病例

足不出户的第七天,我住的小区爆出大新闻:一位居民的最新冠病检测结果是阳性。

居民聊天群组里顿时炸开了锅:是哪栋楼?是一个人阳性还是全家都阳性?病患转运到医院了吗?小区是不是要延后解封?

一片喧闹中,和我同楼的一位年长者发文承认,妻子核酸检测阳性,已在房间单独隔离,正等待医院转运。家中还有90岁老母,为避免进一步传播,他们在家都全程戴口罩,“为给大家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疫情暴发已有两年多,在新加坡的亲友不少都染病又痊愈,上海本轮感染者也已超过15万人。但在此时此地,感染冠病依然是个大事件。对患者本人,这意味着可能被长途转运到偏远的隔离点;对左邻右舍,则意味着足不出户的封控期进一步延长,生活物资面对断供危机。

居委会主任急急发出几条语音信息,恳请居民谅解支持出现病例的家庭。说着说着,她自己竟也泣不成声。原来,她居住的另一个小区也发现多起病例,物业公司辞职走人,社区秩序陷入失控。家中仅剩一点大米,只好捣烂了做成“米疙瘩”,拌上酱油给孩子吃。

群组里的居民们一边安慰患病家庭,一边开始群策群力给居委会主任筹送物资。间中有人感慨:“真想不到这样的事会发生在上海……”

时间退回两周前,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中国最开放的金融枢纽,有一天会全城封锁;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之首的城市,居民要为吃不上饭发愁;以精细化管理著称的政府,连最基本的物资和医疗需求都无法保障。

浦西封控前夕,我和当地居民一样,每天早起在配送平台抢着下单,到超市菜场排队买菜。本以为储备的口粮还算充足,但随着解封遥遥无期,电商平台持续停摆,我也开始担心断粮。浦东的朋友居家半个月后,开始吃发芽的土豆和长霉的草莓了,一周后的我也会这样饥不择食吗?

所幸,很快便有消息灵通的邻居找到还能供货的商家,发起蔬菜和牛奶团购。大家也开始以物易物,有人用两卷手纸交换了一瓶酱油,有人以可乐兑换洗碗剂……每隔一阵点进聊天群,都能发现好几笔新交易——金额微小,但意义重大。

除了抢菜,检测是另一样必修课。封城九天来,我做过至少四轮核酸检测和六轮抗原自测。有时两天测一次,有时一天测两次。昨天上午刚做完抗原自测,又被通知下午要测核酸,一名群友哀嚎:“我每天吃饭的次数,已经和做检测的次数一样多了!”

10次检测没有换来解封,倒是听说小区里又新增了病例。有人认为清零不切实际,不如尽早做好与病毒共存的准备,但随即有人反驳:上海就是因为没有坚决清零才会失控,看看现在多少外地人在骂我们……

过去一周,我不时收到各地朋友发来令他们难以置信的上海新闻,询问:“是真的吗?”虽然足不出户,但小区生态让我得以一窥上海现状:无数忐忑难眠的确诊患者、心力交瘁的基层干部、为一日三餐烦恼的父母、为共存还是清零争论不休的百姓……

在最初的震惊和愤怒后,务实的上海人很快调整心态,投入到自救和互助中。他们在网上发声,在现实中奔走;曝光丑态时毫不留情,自我调侃时也绝不手软。但即便是如此精明能干的民众,也有一个问题解答不了:还要多久才能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生活?

作答权不在手中,在被蹉跎的春日里,上海人只有继续等待。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