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咏红:中国防疫措施微松绑中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3-25 07:20

北看记

关于中国防疫政策的走向,政情观察界上周经过一番疑惑与辩论后,终于来到了较一致的解读:中国的防疫措施在松绑中。

这显然不是明确的政策转变,没有标志性信号,官方更没有宣布准备放弃它一直引以为豪的清零政策,以“与病毒共存”取而代之。不过,将体制内一系列包罗万象又相互矛盾的信号拼凑起来,你能得出一幅中国正小步测试,“因地制宜”微调手段的抗疫图景。

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新挑战、迫切的经济压力、民怨上涨……种种现实问题迫使官方不得不允许严格的防疫措施有些松动,但官方坚持“生命至上”的正当性,依然不容挑战。

这个微调的主要根源,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改变了全球抗疫的赛场。这种变异株传播力强大,但造成完成接种者的重症率低。联系到现实,3月以来中国大陆境内已有3万7000多人染疫,数字还在上涨中。在暴发疫情的上海,医疗资源已变得紧张,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政府若继续坚持每个检测阳性的居民都要送院,各地的医疗体系很快就会不胜负荷。除了住院,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封小区、封办公室、安排集中隔离等,都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也让民众生活、企业的经营处在不确定中。

严控看来是没法禁绝疫情,人们忍耐严控的理由也就少了。

几天前,中国一个公众号帖子估计是说到好多民众心坎里:“严控三年,大多数老百姓不是公务员,也不在旱涝保收的企业工作,许多中小企业开不了张,或者因为供应链、资金链问题,最终关门了”“个别疫情出现后总是严控,每次严控的代价如此之大,人们长期处于精神高压状态,许多家庭已经长时间没有团聚……这一轮疫情结束后,一定还会迎来下一轮……这个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作者继续提醒,欧美与相关国家陆续解封,海外经济与经贸往来都将逐渐恢复,而中国过去一两年享有的出口优势将逐渐回落。

该帖子下齐刷刷都是小企业主与民众写下的辛酸泪,比如企业经营不下去,地方政府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各地防控标准造成的跨省、跨市通行死结,等等。社交媒体上,有博主讥讽说,今年初河北廊坊市限制当地人进北京,让需要经常在廊坊与北京之间通勤的人们陷入困境,有人冒险钻漏子进京,那心情都跟美墨边境,从墨西哥翻铁丝网进美国的偷渡客差不多了。

各种吐槽段子与情绪宣泄,凸显的是抗疫疲劳与民意的转向。早前,多数民众看着欧美国家冠病肆虐,美国竟然有接近百万人死亡,都十分庆幸中国抗疫做得成功,官民都自豪于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反衬出西方的“躺平”与投降主义。今年的气氛不一样了,中国经济弥漫着低气压,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70万,上周股市大波动,互联网企业又传出大裁员的消息,这一切都加重社会的焦虑。

官方的表述虽然让人费解,也继续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但“松绑”也有迹可循。其中最具体的证明,就是中国国家卫健委上周二(15日)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不需要入院;出院与解除隔离的核酸检测CT值,从原先的40下调到35,CT值到35即可直接居家观察。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通行的做法,CT值35即可做阴性界定。

这意味着,确诊病人住院与隔离的时间有可能从几个月缩短到七至十天,符合官方所称的“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著名传染病专家、上海市冠病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最近赞许,将CT值下调到35是重大调整,是中国在智慧抗疫方向的重要一步。他昨天凌晨又发长文说,香港的经验显示,中国的灭活疫苗与BNT的三剂接种,可以提供95%以上的死亡保护率,“这数据奠定了中国未来走出疫情的底气”。

不过,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于,如果中国也选择“共存”,在可能出现的庞大感染者基数上,死亡数字会有多庞大?根据不同的假设前提,可以是几十万,甚至数以百万。这又是中国政府难以承受的代价,民众也不会答应。别忘了,今年是尤其需要“稳”的中共中央换届年。

因此,现实的经济压力、舆论形势的转变,以及“求稳”的需要,决定了中国的防疫措施只能以小步微调的方式前进。当然,松绑的信号也在累积,比如去年张文宏在网上被批为叛徒,如今他的发言得到更多的是赞许。这个过程中,外界也在观察,中国能否延续几十年前的智慧:在困难中摸着石头过河,不执着于意识形态化,也不孤注一掷。谈到抗疫,张文宏写道:“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难打的仗还在前头。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