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学者:俄乌战争等导致市场波动 中国减碳需更多弹性 但去碳长期目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3-14 07:22
学者:俄乌战争等导致市场波动 中国减碳需更多弹性 但去碳长期目标不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维持能源供应稳定、维持民众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非常重要。因此中国应在减碳的转变上允许更多弹性,“中国还没有为巨大的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俄乌战争等事件导致能源市场剧烈波动,北京专家认为,中国在近几年的减碳转变上需要更多弹性,但是其长期的去碳化目标不会改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上周五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举办的线上论坛上说,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情况下,维持能源供应的稳定、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非常重要。

他因此认为,接下来几年,中国应在减碳的转变上允许更多弹性,因为外部环境剧烈变化,中国还没有为巨大的转变做好充分准备。

但朱民也相信,中国会坚定地维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他说:“我对短期问题并不是非常担心,只要我们能从这些波动中吸取教训,能在能源消耗、能源效率和技术创新方面更好地了解自己,就可以更好地为迈向碳中和做准备。”

金融体系也须跟着转变应对大量长期高风险投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布减少碳排放的路线图,中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发展低碳能源、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碳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

朱民说,达到碳中和需要多方面的大规模变革,中国正在制定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优先事项包括发起能源革命、重塑经济、实现广泛的技术创新、引入净零金融体系以支持新的基础设施投资。

他解释,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只是一部分,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等产业发展也要同步进行。由于这些转变需要大量长期和高风险投资,因此金融体系也要跟着转变。

在如何融资的问题上,朱民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系统,但银行不是提供长期高风险贷款的好选择。

他认为,中国应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在这方面和国际接轨,成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一部分;此外,中国也须引入公共资金,让公共资金与私人基金一起支持减碳,混合型融资方式非常重要。

中国应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在这方面和国际接轨,成为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一部分;此外,中国也须引入公共资金,让公共资金与私人基金一起支持减碳,混合型融资方式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