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中国拟设防控缓冲区 兼顾防疫与经济发展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1-12-13 07:25
中国拟设防控缓冲区 兼顾防疫与经济发展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前天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口岸城市冠病防控工作,其中特别对严控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以及加强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控做出规定。

在冠病疫情扩散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提出在加强口岸城市防控的同时,研究设立防控缓冲区,试图兼顾防疫与发展。

受访学者认为,缓冲区有助减少防疫升级对口岸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但若地方政府以此为由层层加码,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前天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口岸城市冠病防控工作,其中特别对严控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流动,以及加强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控做出规定。

通知要求各省市及时确定并公告口岸城市范围,明年3月15日前,离开这些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相连的除外)的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前往口岸城市人员抵达后至少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于口岸城市直接接触入境人员、物品和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要推广“14+7+7”(14天封闭管理作业+七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七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方式。

出台更严格措施的同时,通知也提出“有条件的口岸城市”可研究在辖区内设置疫情防控缓冲区,缓冲区内实行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缓冲区外落实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

中国国家卫健委随后发布的解读称,跨境边贸是一些口岸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长期在口岸城市采取严格管控措施,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产生活。实行分区差异化管理,能够“以最小的社会影响、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疫情防控的最大成效”。

学者:设缓冲区 有助降低对社会经济影响

位于中俄边境的内蒙古满洲里市上月27日暴发疫情,至今已扩散到包括北京在内的六个城市。截至昨天下午2时,满洲里累计报告532起本土病例。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方兴未艾的疫情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变数。严格的防疫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若进一步加码,将对公共财政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设立缓冲区,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在加强防疫和推动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局面,把‘14+7+7’的严格措施控制在小范围内,既能节省防疫成本,也降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今年高开低走,经济增速从第一季的18.3%滑落至第三季的4.9%。

学者:广州国际健康驿站 可成其他口岸城市模板

上周五闭幕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稳经济的强烈信号,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迎接明年秋季的中共二十大召开。

唐任伍认为,今年9月在广州启用、可容纳5000人的集中隔离中心“国际健康驿站”,可成为其他口岸城市的缓冲区模板。目前广州正开建第二个国际健康驿站,珠海和东莞等广东城市也已建成或开始建设国际健康驿站。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认为,缓冲区对云南瑞丽这类推行刚性防疫措施的边境城市而言是个好消息,但对更多口岸城市实际上是增加压力,也为地方政府加码防疫、转嫁责任提供新借口。

陆曦分析,本次通知的大方向是收紧防疫,虽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立缓冲区,避免瑞丽这样的极端情况出现,但整体还是提高了口岸城市人员和货物流动成本。如果国内市场因此被进一步割裂,很可能复制当前全球市场状况,因生产资料短缺和物流受阻导致通货膨胀。

“国家应明确缓冲区的防疫规定,避免地方政府在缓冲区过度加码防疫措施,导致政策适得其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