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外交抵制”北京冬奥是啥意思?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1-12-06 22:25
下午察:“外交抵制”北京冬奥是啥意思?

距离明年2月4日开幕的北京冬季奥运会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大国政治博弈日趋激烈。

东道国摆好满汉全席,当然希望宾客上座捧场,但总会有人不赏脸。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天(6日)报道,美国政府预计本周将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

上述消息其实传了好一阵子,但该报道首次划出时间点:本周宣布。

什么是外交抵制?

外交抵制被视为低力度的抵制,非全面抵制,政府官员不参加,但不阻止运动员参赛。

据《华盛顿邮报》评论文章称,这种外交抵制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美国运动员的情况下,对“中国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作出回应”。

美国之音引述悉尼科技大学体育管理系副教授阿迭尔说,外交抵制指的是,允许运动员去中国参加比赛,但该国政府不认可北京是适合的主办方。有者认为,外交抵制的代价较低,不会对国家之间的贸易或日常政治关系造成影响,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路透社)

各国至今如何表态?

至今还没有一个西方大国正式宣布抵制北京冬奥,相信是在等美国表态。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12月2日向联合国提交冬奥会休战协议草案,虽然联合国大会当日通过这一“奥林匹克休战”协议,但根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并未获得美印澳日等20国支持。

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Quad)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拒绝签署,五眼联盟成员国,除了新西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拒绝签署。土耳其也决定不签这一协议,以表达对新疆问题不满。

据报道,英国尚未就谁将代表其政府参加冬奥会做出任何决定,但首相约翰逊并不支持抵制中国的想法。

澳媒披露,澳大利亚将不派官员参加北京冬奥会,但这并不影响运动员参赛,澳大利亚尚未对此做出回应,当地媒体称,官方仍在等待美国政府的最后决定。

欧洲议会今年7月通过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督促欧盟及各成员国官员不要参加北京冬奥会。英国《卫报》报道称,默克尔领导的德国立场估计摇摆不定。不过,默克尔卸任之后,绿党和自民党在对华外交政策上的主张与默克尔政府有明显区别。即将上任的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已表示,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奥会。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主办2022年冬奥,将是一个就中国人权记录问题向中国施压的机会。

日本外长林芳正上个月被问及日本是否不派政府高官参加北京冬奥会时表示,还未决定,“我们会考虑”。

迄今为止,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唯一确定将出席北京冬奥运的外国元首。

俄罗斯总统普京确定将出席北京冬奥运,美国总统拜登据传将进行“外交抵制”。图为拜登(右)和普京今年6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美俄峰会。(路透社)

美国重启“价值观外交”

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重启“价值观外交”,以人权民主等价值观凝聚西方共识、积极拉拢盟友,希望通过“朋友圈”的阵营式对抗,将与中国之间的双边竞争转化为多边竞争,希望借此赢得美国的优势地位。

继本周登场的民主峰会之后,下个目标相信是拉拢盟友外交抵制北京冬奥。

毫不意外的,此前美国与其部分盟友传出对北京冬奥会的抵制声浪,都以新疆维吾尔族人权问题和香港言论自由受针对等为由发起。上个月发生的中国网球好手彭帅事件,似乎也加剧了抵制呼声。

外交抵制能否奏效?

外界普遍认为,全面抵制奥运不会产生实际效果,反而被视为是对运动员的惩罚。美国上一次全面抵制奥运会是在1980年,当时卡特总统为抗议苏联入侵阿富汗。

那么美国这次如果真的对北京冬奥运采取较低度的外交抵制,是否能够奏效呢?

首先要看“朋友圈”声势有多浩大。

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国体育大学体育政策专家米塔格说,越多政府参与外交抵制越有效。他判断,非政府组织未来数月会加强发声,以增加对各国政府的压力,预计相关过程将在1月中旬达到高潮。

米塔格认为,如果真有“协调一致的行动”,那冬奥将受到影响,因为中国将无法通过本届冬奥会做出正面展示,并由此获得更多认可。

法国媒体也认为,外交抵制要想奏效,不仅要在本国获得强烈的反响和人民的支持,也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响应与跟进。 

但也有人质疑,当公众注意力都集中在体育比赛时,对北京冬季奥运会进行外交抵制能起到多大效果?《纽约时报》引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人权与法律多元化中心的联合主任弗雷德里克·梅格雷表示,“无论我们愿意与否,北京冬奥会都将举行”。

有学者完全不支持外交抵制,认为这不但无法改善中国人权状况,反而可能对奥运会本身造成消极影响。

曾是美国田径运动员的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人类学教授苏珊·布劳内尔认为,外交抵制可能会令中国的人权状况恶化,而不是改善,“因为这会让中国感到被国际社会孤立,而不是被接纳。”

无意出席说成是“外交抵制”?

布劳内尔还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猜想:拜登本来就没打算出席奥运会开闭幕式,但还是把这个决定称为“外交抵制”。

她分析说,美国总统通常都不出席在他国举办的奥运会的开闭幕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唯一一次在任美国总统到美国以外国家参加奥运会,所以拜登本来可能也不会去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互联网)

她说,近些年来,美国总统会派夫人或者女儿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一种非正式形式。 “所以,有可能拜登将会做一些他本来就会做的事情,然后称其为外交抵制。”

布劳内尔也指出,相比夏季奥运会,冬奥会本来可能也不会有很多国家政要出席,而且北京以防疫为由仅限中国大陆观众入场观赛,可能很多政府官员也去不了。

《法兰克福汇报》的分析文章也提出类似观点。

文章认为,大部分西方国家政要本无意前往北京出席冬奥会的开幕式,问题是,要像美国所呼吁的那样明言抵制,还是以疫情作为挡箭牌?这是各国领导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本不需要什么未卜先知的超能力,就可以判断不管是候任的德国总理肖尔茨,还是准外长贝尔博克,应该都不会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问题只是,他们要用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缺席?”

文章提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任德国总理、外长和负责体育事务的内政部长都没去北京。但是当时的联邦政府并不希望这一决定被外界理解为因为抗议西藏问题而采取抵制行动,“因为本来就没有打算参加,所以也谈不上取消行程,柏林方面那时候是这样解释的。”

文章分析称,任何一位出现在明年2月冬奥会开幕仪式上的国家领导人,都会背负“帮助北京粉饰侵犯人权罪行”的指责,“而疫情则给每个人提供了一个既能从这麻烦中全身而退,又不用担心北京打击报复的机会。”

11月17日,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谭台治安检查站工作人员对进京人员进行测温检查。(中新社)

“北京冬奥会就在这里”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的抵制行动,中国官方以“不在乎”的调子回应。

《环球时报》上月22日发社评说,美国和五眼联盟已经在透风,可能会对冬奥会实施“外交抵制”,“我们如果在乎他们的这一手,那我们就已经输了。”

“他们不喜欢我们,我们要稀罕和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展现你好我好吗?给谁看?”

《环球时报》29日进一步化被动为主动,引述知情人士称,中国从未向美国政客发出过出席北京冬奥会的邀请,也无相关邀请计划,还指这些政客“自作多情、自我炒作、哗众取宠”。

该人士还称,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并不适合大规模邀请外宾来华活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

中国外交部今天(6日)呼吁美国停止炒作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并警告若美国一意孤行,中国必将采取坚决反制措施。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2日在联合国大会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后对媒体说:“你来,或者不来,北京冬奥会就在这里,必将取得成功。”

官方以不在乎的姿态回应,但“抵制冬奥”在新浪微博上仍逃不过成敏感词的厄运。尝试搜索“抵制冬奥”时,只看到页面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抵制冬奥’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2008年,北京夏奥运会因西藏问题而面对抵制呼声,但北京顶住压力成功举办奥运,也塑造了大国崛起的形象。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主题为“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这个“一起”会有多少国家政要拒绝响应? 

14年间的两场奥运,国际形势变化的一个缩影。

抵制声浪依旧不变,国际局势似乎还更动荡,意识形态冲突也更激化。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