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台湾特稿:台政军专家: 蓝绿争主政 两岸和平方案须服众


 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  更新时间:2023-02-12 07:21
台湾特稿:台政军专家: 蓝绿争主政 两岸和平方案须服众

台湾

台阶上

去年爆发的俄乌战争与台海危机,让台湾民众惊觉两岸战火不再是远在天边的事,并开始担忧一味号召“抗中保台”,是否只会将家园引向战争。随着总统选战开打,民众关注的焦点转向谁能带来和平,以及如何达致和平。《联合早报》专访了台湾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也向国际战略及东亚研究专家了解,相对于抗中倚美与军备竞赛,台湾还能如何自保?

当台海安全成了全球焦点,台湾也将在11个月后的2024年1月中迎来决定政权归属的总统选举之际,民进党能否继续执政、国民党在野八年后能否重夺大权,将取决于谁能提出一套令人信服的和平论述,让两岸远离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台海局势走向的两岸关系——包括台海两岸与太平洋中美两岸——最近在低谷徘徊,却仍维持着管控危机的政治交流势头,以及让彼此关系斗而不破的护栏。

这包括被指装载电子监控设备的中国“流浪气球”被美军击落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只宣布暂缓而非取消访中;国民党在被批“朝共促统”的抹红声浪下,副主席夏立言照样率团访陆,并与新任国台办主任宋涛和中南海第一智囊、即将出任全国政协主席的王沪宁会面。

民进党过去靠“抗中保台”在选战中无往不利,但经历去年8月台海危机后,台湾人逐渐认定抗中不能保台。

在去年11月“九合一”地方选举惨败后,民进党主席、可能的总统候选人赖清德,改用比较温和的“和平保台”口号,但随后澄清依然要抗中,被解读为换汤不换药,空有和平目标却拿不出和平方案。

面对日益紧张的台海局势,民进党政府去年底宣布,台湾义务役的兵役从2024年起延长至一年,蔡英文以乌克兰开战300多天后没倒下、坚决守护家园为例,强调“备战才能避战,能战才能止战”。

这却引起民众的疑虑,认为乌克兰的备战与能战,恰恰证明无法避战与止战;他们期盼两岸政治交流找到突破点,让青年不必上战场。

国民党则强调,要备战也要对话。有可能成为总统候选人的新北市长侯友宜强调,台湾人绝对不能成为强国的棋子,被解读为“疑美”,要在中国大陆和美国之间维持等距交往。

赖清德随后不点名地回应侯友宜这个说法,呼吁不能让疑美论成为社会共识,认为这对台湾很不利。赖清德对美国这番交心的表态,被解读为民进党已从亲美走向一面倒的“倚美”。

拒统民意成主流 是否迟早得面对战争

两大党的保台论述,至今仍停留在口号层面,具体的保台战略和方法究竟是什么,包括如何备战,以及如何经营两岸和台美关系,还有待总统候选人出炉后详细说明,并接受各方检验。

目前浮出台面、尚未形成具体论述的两大思路,一是抗中倚美与传统的海陆空军备竞赛,二是和中疑美与精准备战。

民进党正走向抗中倚美,备战方案则似乎拿不定主意,游移在海陆空军备竞赛和强调不对称战力的精准备战之间。国民党的和中路线,强调对大陆的交流,党中央对美国强调亲美,但党内出现不少疑美论调,针对备战也出现两大矛盾说法。有的支持恢复一年兵役,也有呼吁回到四个月役期,但总的来说,比较倾向精准备战。

核心问题是,在中美战略对抗的背景下,台湾能否找出与双方建立战略互信的自主避险之道?台湾真能不当强国的棋子吗?若做不到,拒统已成主流民意的台湾是否迟早得面对战争?如何阻止战争,并在开战后立于不败之地?

台前参谋总长著书:要避战须手拿大棒轻声细语

针对这些问题,多数人都没有答案;许多政治人物和政论专家则是“有想法、没办法”,各持己见;少数专家则有清晰想法,也提出解决方案。

台湾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就是少数“有想法也有办法”的人。他提出一套完整的保台方法论,涵盖防战、避战和胜战之道。

在2017年至2019年担任参谋总长期间,作为台湾最高军阶将领的李喜明提出“整体防卫构想”,最终虽未落实,却获得美国高度关注,甚至写入《台湾政策法》草案中。他几个月前出版500多页畅销新书《台湾的胜算》详细阐述理念,引起社会热烈讨论。

据《联合早报》了解,有意竞逐总统大位的各政党大佬都已向他当面请教,作为推出自身国防政策的参考。

总的来说,李喜明认为要避战就必须“手拿大棒轻声细语”,通过“和中保台”释放善意,保证不搞台独分裂;同时精准备战,发展不对称战力,包括大量成本效益高的武器,吓阻大陆不敢轻易动武。

他也建议成立“国土防卫部队”,由特战部队每年训练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役精兵,培训机动游击作战能力,与职业军人分工抗战。

针对有传他是蓝绿都可接受的下一任国防部长,李喜明接受早报专访时表示,这纯属外界评论,他卸任后无意当官,只求“尽其当然”,启发台湾各界思考安全环境与国防准备,提早做出反应。“因为先见制变者胜,后见应变者败,已见不变者亡!”

李喜明指出,中共是否与何时武统,取决于两岸军事实力差距、美国的吓阻能力、中共实现统一的决心、中国官方对创立历史基业的欲望有多强。综合专家观点,他判断两岸最可能在2027年至2035年之间开战。

面对中共武力威胁,他认为台湾政府和军方至今没有一套清晰的战略和方法论,在推动军售和国防政策时,很容易受到美方和内部影响而摇摆。

李喜明:后备军训练可参照新加坡提供良好待遇公司减税等

在备战方面,李喜明认为面对军力差距日益扩大,台湾的防卫重点不应停留在传统的制空制海反登陆,更应建立以不对称战力为主的战略,贯穿在兵力结构、武器采购、部队训练、作战计划、准则发展和后勤支援。

他透露,新书出版后获得美国学界和政界认可,认为有一套清楚的预防、吓阻和防卫的方法论。但台湾内部蓝绿针对细节各有批评,包括蓝营担心建立国土防卫部队会让台湾打巷战,绿营不满对大陆人民亲善是要“投靠大陆”,但始终没有人提出一套可取代的战略方法论。

针对建立类似全民游击队的国土防卫部队,他强调这是务实的思考。“台湾的后备部队有200万人,一年只能训练几万人,200万要训练至少20年,每次来的人也不一样,根据我的实务经验,根本不相信这样能建立战力。”

至于国土防卫部队,他提议向新加坡武装部队战备训练看齐,让受训者获得良好待遇和公司税务减免,并招募有志于保卫家园的各行各业人士,每年入伍数周与同伴学习操作精准导弹。“就算没有国土防卫部队,战争时陆军也是要打巷战,因为台湾就是城市地形。”

有关最近火山布雷系统引起“地雷岛”争议,李喜明认为这是国防部的沟通管理问题。若能先与媒体沟通,说清楚它具自毁功能、在战争时才出动,应可减少争议。他也认为台湾无论水雷、地雷都买得不够,虽说要发展不对称战力,但仍把重点摆在买战机和军舰等昂贵的武器。

不过,李喜明坦言,要推动整体防卫构想,面对许多障碍,尤其是整体构想核心是以空防拒止和海防拒止来取代制空权和制海权,转为大量减少在海陆空的战斗机、军舰和装甲车,对长期在军机、军舰和装甲车服役的军人,难免感到难以调适。

对于“和中”态度,李喜明说,台湾要对中共强硬,但要对“9000万中共党员以外的13.1亿大陆人民”亲和,赢得他们的友谊,“当你让大陆13.1亿的人民觉得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他有什么道理会支持中共武力解放台湾、毁掉台湾呢?”

李喜明也强调,台湾应该知美而不疑美,要认清一个事实,即美国之所以要保护台湾,是基于美国的利益;但必须亲美,因为只有美国能在安全上帮助台湾。

“如果台湾愿意接受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一切方法论都不用谈。问题是主流民意不愿接受和平统一,就需要靠自己的备战努力,以及美国和朋友的帮助与吓阻来避战。”

专家:不尽是政治人物所策动 疑美论更多是民间感受

台湾能否同时与美国与中国大陆建立互信,在强国博弈下找到生存空间?

在台湾的政治和舆论环境下,抗中或亲中、疑美或亲美,都很容易被打成对立的两极,包括绿营称蓝营是中共同路人、中共共鸣者;蓝营则指绿营是美国代理人、抱美国大腿等。但随着战争阴影逐渐笼罩,风向似乎开始转变。

中美竞争态势长期持续往上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美战略竞争的长期态势已经确定,虽然在低政治性的经济和气候议题可有战术妥协的短期合作,盟友之间的队形可能因经济合作而有点变化,但站队不变,“中美关系有波峰波谷,拉长时间来看,竞争态势还是一个持续往上的趋势。”

他认为,夹在两强之间的中小型国家或政治实体必须灵活,不能一面倒向美国或中国大陆,压缩了自身的避险空间。

王信贤说,台湾在安全议题上必须靠美国,也必须以国防实力和美国及盟友的支持,作为启动与大陆对话的基础。

他指出,俄乌战争和台海危机之后,民众开始认真思考,美国可能会以对乌克兰“有军援没有援军”的方式,只提供武器和情报,却不派一兵一卒保台。“既然保台这部分不能完全倚靠美国,那么是不是需要有办法跟大陆对话的政治力量出现?”

王信贤认为,疑美论的发酵有客观形势基础,不尽然是政治人物所策动,更多是民间的感受。他以1到10分来点评,形容对美国的态度“实务上是一个光谱”,1是反美,10是倚美,民进党跑到10分那里去了,“在中美战略博弈下,这样做就会对自己带来风险”。

王信贤也认为,台湾政党有必要在总统选举中凸显自己不走极端,无论在对美关系和两岸关系,都拥有良好的议题治理能力。

要与大陆美国建互信 不可伤害对方利益

李喜明说,要与大陆和美国同时建立互信,关键是不伤害对方的利益。现阶段与大陆统一不符和美国利益,要和美国建立互信,就得真心诚意地建立保台的吓阻和防卫战略。

如何不因台美在政治和军事上密切互动,导致两岸产生战略互疑?

李喜明认为,“大陆要的是面子,美国要的是里子”,大陆在意名分,美国只要台湾不搞统一和台独,也不会在意两岸交流。“无论搞法理台独、一中一台,把实质台独挂在口中,都只能满足内部政治的选票,对赢得美国和大陆的信任都没有好处。”

学者:北京若只接受一国两制

国民党或被逼向“拒统”

北京若不再跟台湾共商一中框架,而只求落实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可能让国民党很难做人,甚至被逼走上“拒统”路线。

台湾高等政策研究协会理事长丁树范教授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美在政治、外交、军事和技术上,已形成长期战略竞争,美国总统拜登强调建立沟通管道和护栏,也只能让竞争不失控,却很难缓和。他认为,中美、两岸或台美都很难有真正的互信,“在有共同利益时就可以合作”。

蓝绿追求外交空间 两岸关系仍艰难

丁树范说:“北京要的互信是协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在2019年之后就不再谈一中框架。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和中的人,能去跟中共领导人中国官方谈两制方案吗?国民党敢去谈这个东西吗?逼到最后,某种程度会把国民党逼到拒中或拒统路线。关键是中国官方要价太高,只会把国民党逼得很难做人。”

他表示,无论台湾哪一党在明年执政,还是要追求外交空间,北京肯定会解释为搞两个中国,未来的两岸关系依然很艰难。

他认为,未来蓝绿两岸论述和台美关系经营还会有动态的调整,民进党可能谈更多中华民国、两岸关系条例。“跟大陆保持一种至少不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同时跟美国保持一个稳定的关系,这大概就是很多老百姓想要的。”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