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学者:台海危机冲击供应链安全 在台投资风险剧增但外资暂未撤离


 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  更新时间:2022-08-10 07:21
学者:台海危机冲击供应链安全 在台投资风险剧增但外资暂未撤离

学者指出,只要中美继续斗而不破,台湾努力让产业和金融与世界休戚与共,经济前景和安全就能获得更多保障。 

台海危机为台湾经济前景投下巨大变数,中国大陆的围岛军演一旦常态化,将冲击供应链安全。受访经济学者评估,企业在台投资的地缘政治风险剧增,半导体产业将持续面对出走压力,但外资目前没有撤离迹象,台湾经济情势仍审慎乐观。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北京严厉警告,在8月2日至3日访台19小时,踩到中国大陆红线。佩洛西离台隔天,解放军展开四天三夜“锁岛”军演,随后持续宣布演习。这场台海危机成为改变两岸战略环境、中美关系的分水岭事件。

伴随军事行动,大陆也对台祭出经济制裁,不过目前仍限制在台湾农渔产品和食品等,未影响攸关两岸科技发展的半导体产品,北京也未终止提供台湾优惠关税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有观点认为,佩洛西访台让美国赢得对华强硬的面子,大陆则借军演宣示对台主权赢得里子,台湾却在华盛顿和北京的对抗下被惩罚,面子和里子双输。

解放军战斗机和军舰频频突破海峡中线、导弹首次划过台北的上空,台湾的供应链安全首当其冲,能源、粮食和电力的稳定安全供应也成疑问。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因为台海关系紧张,最近好些保险公司对台湾避而远之,避免承保覆盖涉台政治风险的新保单。台湾评论界也担忧,美国愈来愈不愿过度依赖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未来很可能以台湾地缘风险太高为由,顺势推动台积电加速外移到美国生产。

分析:台湾有能力分散风险

不过,也有台湾分析人士认为,上述的担忧太过过虑,并乐观认为台湾有能力分散风险、保障经济安全。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吴中书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台商或外资在踏进台湾投资和设厂那一天就已清楚台湾问题,许多人也在东南亚各国和大陆布局,分散风险。

他认为,台积电等半导体产业会根留台湾,并且为争取市场和补贴、分散风险而到美国,但不致于因台海危机而加速出走。

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院长的吴中书指出,大陆军演若常态化肯定影响台湾经济,一些外资也正“停看听”,但目前从外资在军演后没有撤离,反而大买台股、继续找办公室做生意来看,台湾经济情势仍审慎乐观。

他表示,虽然大陆的军演强度前所未有,但两岸和美国的表现都相当克制,毕竟台湾没有喊独立,而是被动接待决心来访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因此企业界判断,目前的危机还只算短期动荡,未形成长期风险,不致于动摇在台投资决定。

吴中书认为,台湾的安全保障在于维持产业竞争力,包括半导体生产技术领先全球,也是供应链零组件生产基地,并且与大陆经济和全球经济休戚与共。“当大陆要修理台湾时,自己的经济也会大伤,决策时就要考量自己会受伤多重。”

不过,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讲座教授王平受访时则指出,一旦军演形成常态,外国直接投资肯定会裹足不前、重新评估风险,导致台湾在国际上的角色淡化。

他建议,台湾除了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信息通信业占优势,在化学材料和基础材料等上中下游的产业链都很完整,应进一步考虑建立境外金融中心来加强国际联结,建立台湾与世界的相互依存性,这样既能提升竞争力,也让台湾更安全。

政治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王信实受访时也说,在1995年到1996年的台海危机,出现外资撤离和移民潮,这一次大家反应相对冷静,说明民众和外资保持理性,认为北京和华盛顿在台面下应有共识,也判断中共二十大换届前是以维稳为目标。

王信实说,中美关系很可能在很长时间维持斗而不破、保持动态平衡,台湾要在两强之间寻找生存空间,必须为产业、货币金融体系进行兵棋推演,模拟并准备回应各种情境。

他指出,美国拉拢台积电到美国投资,不只是供应链分流,也是分散风险的策略。

台湾产业链和金融体系若能更融入区域和国际经济互惠框架,将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