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莫斯科恐袭粉碎普京对俄罗斯人的安全承诺


 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  更新时间:2024-03-26 09:59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三在克里姆林宫。几天后,莫斯科郊外发生的恐怖袭击也对他的领导人形象造成了打击,他一直把国家安全视为至高无上的任务。

不到一周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以有史以来最高的得票率获得了第五个任期,他牢固地掌管着权力。

没过几天,却出现了一个尖锐的鲜明对比:安全机构未能阻止俄罗斯20年来最致命的恐怖袭击。

莫斯科郊区的一个音乐厅上周五遭受恐怖袭击,已造成至少133人死亡,这对普京的领导人形象是一个打击,他一直把国家安全视为首要任务。这在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已进行了两年后尤其如此,普京称这场战争对俄罗斯的生存至关重要,并将其作为俄罗斯总统选举结束后的首要任务。

“总统选举显示出看似充满信心的胜利,”俄罗斯的政治学者亚历山大·库涅夫在莫斯科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突然间,在充满信心的胜利背景下,来了一场公开的羞辱。”

这场袭击似乎令普京措手不及。他在19个多小时之后才向全国发表关于这次袭击的讲话,这是自2004年俄罗斯南部发生导致334人死亡的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以来,该国死亡人数最多的袭击事件。这名俄罗斯领导人在讲话中只字未提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袭击是伊斯兰国的一个分支制造的。

普京反而暗示乌克兰是这起惨案的幕后黑手,他说袭击者的表现“就像纳粹分子”,他们“曾在被占领的土地上进行过屠杀”,让人想起他经常把当今的乌克兰描述为由新纳粹分子管理的不实之词。

“我们共同的职责——我们在前线的同志们、全国所有的公民的职责——现在是团结一致,”普京在那个五分钟的讲话结束时说

莫斯科地铁上的乘客,摄于周六。地铁列车的屏幕在袭击发生后显示着安全指南。

普京似乎没理会美国对可能发生恐怖袭击的警告,这个事实可能会加深人们的怀疑态度。他非但没有对警告采取行动,加强安全措施,反而将其警告驳斥为“挑衅言论”。

“所有这些看起来像是公然的勒索,意图恐吓和动摇我们的社会,”普京上周二对俄罗斯国内情报机构联邦安全局发表讲话提到西方的警告时说。

一个恰当的例证是:在恐怖袭击发生的几个小时前,官方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已将“LGBT运动”添加到“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官方名单上;俄罗斯已在去年宣布同性恋权利运动非法。恐怖主义也是检察官对被监禁的反对派领导人、上月去世的阿列克谢·纳瓦尔尼提出的众多指控之一。

“在一个反恐特种部队追捕网上评论者的国家,恐怖分子将永远感到自由,”流亡海外的俄罗斯军事分析人士鲁斯兰·莱维耶夫周六在社交媒体发文说。

尽管伊斯兰国已多次声称对这次袭击负责,乌克兰也否认了与事件有任何关系,但克里姆林宫的信使们仍竭尽全力试图说服俄罗斯公众,那不过是个骗术。

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奥莉加·斯卡别耶娃在 Telegram上写道,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已找到了“看上去像伊斯兰国的”袭击者,“但这不是伊斯兰国”干的。国家出资营运的RT(今日俄罗斯)电视网主编玛格丽塔·西蒙尼扬写道,有关伊斯兰国对袭击负有责任的报道,与美国新闻媒体的“基本伎俩”是一回事。

在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的黄金时段脱口秀节目中,俄罗斯最著名的极端保守派理论家亚历山大·杜金宣称,乌克兰的领导层和“他们在西方情报部门的傀儡操控者”一定是这次袭击的组织者。

这是一个“破坏对总统信任”的努力,杜金说,它证明给俄罗斯普通人的是,他们除了团结起来支持普京的乌克兰战争外别无选择。

杜金的女儿2022年死于莫斯科附近的一次汽车爆炸事件,美国官员说,该事件确实得到了乌克兰政府部分部门的授权,但没有美国人的参与。

美国官员已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乌克兰人参与了音乐厅袭击事件,而乌克兰官员讥笑了俄罗斯的指控。乌克兰军事情报局代表安德烈·尤索夫说,普京声称袭击制造者逃向乌克兰边界方向,想在乌克兰当局的帮助下越境进入乌克兰的说法毫无道理。

近几个月来,普京显得比自2022年2月发动全面入侵乌克兰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自信。俄罗斯军队已在前线重新掌握了主动权,而乌克兰则面临着西方支持减弱、军队人员不足的困难。

在俄罗斯国内,总统选举及其早已确定的结果,凸显了普京主导国家政治的地位。

莫斯科红场附近,摄于周六。上周五的恐怖袭击发生后,作为加强安全措施的一部分,红场被关闭。

政治学者库涅夫说,他相信许多俄罗斯人现在都感到“震惊”,因为“恢复秩序一直是普京的招牌”。

普京执政的初期曾发生多起恐袭事件,2004年的别斯兰学校人质事件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例;他利用这些暴力事件来证明他取消政治自由的合理性。上周五前,首都地区发生的最近一次有大规模伤亡的恐怖袭击是2011年,那是莫斯科机场发生的一次造成37人死亡的自杀式爆炸事件。

尽管如此,鉴于克里姆林宫镇压异见和新闻媒体的效率,库涅夫预测,只要暴力不再重演,音乐厅袭击事件的政治后果将很有限。

“说实话,我们的社会已习惯了对引起麻烦的话题保持沉默,”他说。

浏览热度: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4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