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美国学者:中国短期经济前景已有所改善 中长期仍令人担忧


 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  更新时间:2023-10-29 07:21
美国学者:中国短期经济前景已有所改善 中长期仍令人担忧

中国多项经济指标近一个月出现稳定增长迹象,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普拉萨德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短期经济前景已改善,但鉴于中国房地产困境,以及民营企业信心不足导致生产力停滞不前,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仍令人担忧。

普拉萨德(Eswar Prasa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部前主管,他星期六(10月28日)在广州南沙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对中国经济展望作出上述判断。

他说,多项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在今年初冠病疫情解封后复苏乏力。“但在过去几周,我认为出现希望的曙光,许多指标都显示负增长的势头有所减弱。”

中国官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9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高于经济师4.5%的预测中值。中国第三季GDP则环比增长1.3%,也优于预期。中国9月工厂活动、家庭消费、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出口订单量,也都有所改善。

普拉萨德说,这显示中国官方过去几个月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已开始奏效,但他强调,这些政策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作用,无法为仍面对种种风险的中国经济提供持续和强劲的增长。

他解释,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仍未见底,并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拖累中国宏观经济。“房地产行业未来还会有很多麻烦,有些开发商面临房地产价格仍会持续下跌的情况;一些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出席同场活动的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师丁爽,也认同必须谨慎看待中国中长期经济前景的观点。

丁爽指出,虽然近期的中国经济数据已有所好转,但市场情绪依然极度悲观。“当中出现的反差不仅是大家对没有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失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中长期增长潜力的担忧。”

他说,当经济开始出现反弹迹象时,就不适合实施大规模经济强刺激政策,应该强调经济自主增长,避免长期依赖。从中长期来看,利用更加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结构改革,减缓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风险更为重要。

此外,丁爽研判,恢复人们对中国民营经济和家庭消费的信心,才是改善中国经济长期前景的关键。

他说,中国必须强调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和“动物精神”,鼓励企业寻找机会、去冒险、去追求利润、去致富,让大家知道致富是光荣的。他说:“这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是中国近年来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为提振中国经济,中国今年下半年以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密集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民企信用贷款规模、支持它们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等。

根据普拉萨德对企业进行的调研,官方的努力至今并未取得实质成果,因为从企业角度,与其从政策和口号上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它们更希望看到政府提供实质帮助。

普拉萨德说,民企的稳定发展将可促进就业,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业的生产力,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他建议,官方可为民企设立更好的制度和法律支持框架,让民企更好释放潜能。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