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陈婧:耶伦访华是为了卖美债?


 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  更新时间:2023-07-06 08:11

美国财长耶伦访问中国的消息出炉后,资本市场反响热烈,外界也对她此行会谈些什么充满好奇。

耶伦是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短短三周内第二位访问北京的白宫高官。和布林肯两天一夜的中国之行相比,耶伦的访华行程长达四天,外界预计她将与多名中国经济和财经领域官员会面,包括刚刚走马上任的中国央行党委书记潘功胜。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告,耶伦此行旨在加强中美在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发展等课题上的沟通,并将与中国官员探讨如何负责任地管理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在中国互联网上声量较大的一派观点,则认为美国财长此行的最重要目的,是希望中国继续持有美国国债,乃至买入新发行的美债。有网民戏称,耶伦的心理活动是:“美债滞销,帮帮我们!”

此前布林肯访华时,就有舆论认为美国国债风险是促使他访华的原因之一。耶伦紧接着布林肯到访,更坚定了部分评论认为美国是在国债问题上有求于中国,才接二连三地派人前来。

美债规模近年来屡创新高,在6月中旬首次突破32万亿美元(下同,43万亿新元),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145%,比此前预测提早了九年。虽然美国政府再度提高了债务上限,但如果新债券无人接盘,原有债权国继续抛售,美债依然面临违约风险。

根据美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中国持有近8700亿美元的美债,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第二大债权国。相比之下,自俄乌战争爆发后持续抛售美债的俄罗斯,在4月继续减持4200万美元,目前持仓仅剩3500万美元,成为持有美债最少的大国。

有观点认为,美国若不想让中国变成下一个“清仓”美债的俄罗斯,就不应再对中国哆哆逼人。还有人建议中国以此为谈判筹码,要求美国降低对华加征关税。

不过,中美关系专家朱锋评估,面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离岸人民币交易弱化、进出口压力上升等难题,中国大幅度增持美债的现实政策空间不存在。

在今年3月之前,中国已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债。中国的美债持有量在3月短暂增加后,又在4月再度降低。虽然中国有增持美债的实力,但在近年来国际“去美元化”趋势加剧之际,通过减持美债和增购黄金储备,加强货币体系安全和金融系统稳定,是更为现实的长期考量。

事实上,除了美债,耶伦此行仍有不少值得与中国探讨的课题,例如敦促北京加大对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减免,以及希望中国央行出手稳住人民币汇率,避免中美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纽约时报》引述美国财政部官员称,耶伦访华期间将与在华美国企业高管会面。外界也预计,她将对中国针对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实施的禁令提出反对意见。随着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和新制订的《对外关系法》本月起生效,部分在华外企认为中国市场的风险持续提高,并担心受到更严格的审查或制裁。

上述课题不仅牵动美国,对中国也至关重要。在今年中国经济复苏乏力、楼市再度恶化之际,海外债务危机势必加剧国内财政压力,这令官方对承担海外贷款损失更加谨慎。而面对内需不足的困境,中国更迫切地吸引外资,希望在维护自身权益和留住投资者之间取得平衡。

尽管美国官员表示不期待耶伦访华会带来“重大突破”,但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连日来高开高走,人民币汇率也应声回弹,显示市场仍对这次行程寄予厚望,期待双方能借此机会进一步缓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然而,耶伦访华前夕,有消息指华盛顿正准备进一步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售高端芯片,北京也出台对镓和锗等稀有金属原材料出口管制令,使中美科技战再度升温,也令耶伦此行的氛围紧张起来。

曾为奥巴马政府协调中美经济谈判的洛文杰(David Loevinger)指出,美国希望通过此次出访传递出美国“并不意在遏制中国”的信号。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前高级贸易谈判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则认为,中方希望美国通过行动证明这一点。

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等领域你来我往的过招,不会因为高层往来而停止;两国竞争加剧的长期趋势,也不会因为双边关系短暂回暖而改变。

不过,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双方依然需要彼此合作,共同应对诸多挑战。就像耶伦上个月在听证会上所说,美国对中国可以“去风险”,但脱钩“绝对不行”。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