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谷爱凌成美国申奥大使


 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  更新时间:2022-06-09 20:46
下午察:谷爱凌成美国申奥大使

今年2月为中国在北京冬奥会上摘金夺银的滑雪选手谷爱凌昨天在纽约参加《时代》杂志峰会时自爆,她已担任美国2030年盐湖城冬奥的申奥大使。
 
这个消息让本来就一直围绕在谷爱凌身上的国籍问题变得更加敏感。有网民在微博上奚落:“这下可以确定是美国人了吧。”

还有不少网民再次对谷爱凌“两头通吃”提出质疑,认为她这头才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冬奥会,高举五星红旗对中国各种示好,等到中国的商业利益都到手后,就跑去当美国申奥大使,指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官媒“灭火”

面对网民的争议和质疑,中国官媒纷纷出手声援谷爱凌。

《环球时报》昨晚以《警惕有人借“谷爱凌当美国申奥大使”带节奏》为题发表社评文章,指出由外籍运动员担任某个国家和城市的申奥大使是很常见的。例如美籍华裔网球运动员张德培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大使,中国运动员丁俊晖曾担任英国伦敦申奥大使、申雪/赵宏博曾担任韩国平昌申奥大使、高敏曾担任美国纽约申奥大使等。

文章指责美国媒体刻意忽略和“屏蔽”掉了这一点,而去强化和夸大中国舆论场的“分裂”,认为这是刻意将中国舆论节奏带向“极端民族主义”。这些舆论攻势影响到国内的一些人,也要谷爱凌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文章呼吁,在中美关系整体紧张的大背景下,应当做的是架起更多交流的桥梁,而不是把它们一一拆毁。

观察者网昨晚也发表评论文章说,申奥大使的身份不局限于本国国籍,也不影响未来的运动生涯。以此推测未来谷爱凌可能不再代表中国出战,是没有逻辑可循的。

文章还说,不管是从实际利益还是体育精神的角度来看,著名运动员参与国际交流是多多益善的,没必要无限度地上升到地缘政治或中美竞争上。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今早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认为,谷爱凌担任美国申奥大使,不仅是谷爱凌的骄傲,也是中国体育的骄傲。

文章说:“尽管中美关系眼下遇到了困难,却不影响我们对谷爱凌担任美国申奥大使的支持,因为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胸襟、自信和包容。”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昨天下午也针对此事发文呼吁,应该包容谷爱凌身上“有比普通人更多的国际化、全球化符号”,“不能因为她代表中国参赛了,我们就对之后她的言行流露出任何‘美国元素’而高度敏感,甚至一惊一乍”。
 
胡锡进早有铺垫

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外形姣好、能力出众的谷爱凌几乎霸占中国各大社交媒体,尤其是一头金发混血模样的她却说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让中国网民亲切感倍增。

当她在滑雪项目上为中国历史性地摘得两金一银,披上五星红旗登上领奖台,对外媒提出的敏感问题应对自如后,谷爱凌更是被中国舆论捧成了“民族之光”。

胡锡进在冬奥会临近结束时就曾发文预警:对谷爱凌宣传不宜拔高。胡锡进说,她未来怎么确定自己的国籍归属,在自己的人设中如何展现国家认同,都有不确定性,建议“中国舆论对她的宣传要预留一个模糊地带,防止未来被动”。

谷爱凌在参加完北京冬奥会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中国逗留了一个多月,她与中国队员打成一片、与路人亲切招手合影等视频也陆续流出,中国民众对她的好感度再次拉满。

在这期间,谷爱凌还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现场特别提到谷爱凌“爱吃馅饼”,视之为北京软实力一项胜利。就连她在人民大会堂前合影站C位的照片也被网民津津乐道。

然而,谷爱凌4月底决定返回美国之际,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句“谢谢中国”,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中国网民头上。

一些网民质问,为何不是“谢谢祖国”?但也有网民以中英文表达方式不同来替谷爱凌解释说,这句话是她从INS上的英文直译过来的,英文里不会说“Thanks,motherland”。

这一轮争议尚未完全平息,谷爱凌5月在纽约参加大都会慈善晚宴(Met Gala)时,用英文称自己为“亚裔美国人”,再度令中国网络炸锅。

谷爱凌能否继续“在中国是中国人,在美国是美国人”?

平心而论,谷爱凌今天取得的成绩与她的天赋和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她本身天资过人,又加上精英出身的母亲悉心栽培,为她创造出一流的教育环境,让她成为才华出众、自信大方的女孩,在18岁的年纪就能登上诸多国际大舞台来展示自己。

但另一方面,谷爱凌今天获得的成功也多少透着利用其混血华裔身份的“功利”甚至“投机”的色彩。

有舆论认为,谷爱凌小时候去美国接受更好的体育训练,但暑假又到北京海淀补习,再回到美国考取SAT几乎满分的成绩,这就是典型的“信息差套利”。而赶在18岁前还没有正式选国籍,她先选择代表中国参赛名利双收,再光明正大地回到美国,则是“政策套利”。

谷爱凌在对外解释这些行为时,巧妙地将其上升到普世价值,动辄便说“这是全球化的美好例证”,“通过体育来将人们联系起来”,“为了让更多中国女孩打破自己的界限”。

然而,有关“人类美好愿景”的这类说辞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显得有些微弱无力。据报道,外界估计谷爱凌到中国这一趟获得的代言费总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
 
胡锡进前文呼吁,让谷爱凌成为中美之间的一位文化沟通者,而不是中美对立的一个符号,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环境中却并不容易。 实际上,一些网民狭隘的爱国主义本身就与竞技体育中的国际化有冲突,曾为中国女排立下汗马功劳的郎平当年到美国执教,也遭到过网民的猛烈攻击,斥责她是“叛国者”,更不用说眼下中美两国关系紧张,实践起来更加困难。
 
更何况, 谷爱凌一路走来并不像是一个纯粹的“沟通者”,而更像是一个名利追逐者,这就难怪她无法建立起两国民间的沟通,反而会成为民间情绪的摩擦点。在中美两国民族主义情绪不断蔓延的今天,谷爱凌想游走的中间模糊地带会越来越狭窄, “在中国是中国人,在美国是美国人” 的说法或许会越来越不好使了 。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