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香港特稿:票房开门红 港片唤回春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  更新时间:2023-02-05 07:21
香港特稿:票房开门红 港片唤回春

港人港事

香港电影界过去几年在疫情阴霾下一直处于寒冬期。岂料港片到了去年暑假出现大翻身,多部港产电影票房报捷,成为千禧年后难得一见的荣景。不少人相信,今年《毒舌大状》和《超神经械劫案下》等贺岁片报捷,标志香港电影正走向全面复苏。

三年疫情后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假期,不少香港人出外旅游过年,但也有许多人留在香港消费。香港大专院校讲师张桂琼在年初二晚,和家人去电影院看港产贺岁片《毒舌大状》。

张桂琼是十足的电影爱好者,从前一有新片上映,她都会第一时间去电影院观看,但过去三年,她因为疫情缘故减少去电影院,改在家里通过电视和网络看最新的电影。

不过,张桂琼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看电影还是去电影院有气氛,毕竟一家人或者三五知己相约走进场,一同专注地望着大银幕欣赏同一出好戏,感觉和对着电脑完全不一样。

据张桂琼观察,近年港产片的人气有回升的迹象。以她这次捧场的贺岁片《毒舌大状》为例,她在网上购票时,住家附近多家电影院的早场近半戏票一早已售完。她当天入场时,也看到现场观众人数不少,足见这部电影深受本地影迷欢迎。

香港今年的电影贺岁档一共有三部港产片上映,分别是黄子华、王丹妮主演的《毒舌大状》,张敬轩与王菀之主演的《超神经械劫案下》,以及甄子丹自导自演的《天龙八部之乔峰传》。

《毒舌大状》上映以来屡获好评,许多港人和香港舆论都称赞它让有久违了的港产片味道。《明报》1月15日发表的署名评论文章就说:“一出戏(《毒舌大状》)满足观众几种渴望,很多年前的港产片本来最擅长的,这些年已经久违了。”

《毒舌大状》的票房势如破竹,不断打破票房纪录。截至2月1日,该部电影在短短12日之内已经冲破6000万(港元,1003万新元)票房,创下香港影史上最快达到6000万港元票房的纪录。

除了《毒舌大状》票房狂收,《超神经械劫案下》的票房走势也相当不错,截至1月30日已经突破1500万港元,在票房榜排名第二。

至于中港合拍的《天龙八部之乔峰传》,市场反应则一般,累积票房至今仍未达到1000万港元。

《明日战记》不负众望缔造港史票房最高中文电影

追溯起来,贺岁片源于香港,它在岁末至新年上映、以贺岁为目的,是香港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曾几何时,在港产片大行其道的年头,贺岁片也深受欢迎。最辉煌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90年代,《最佳拍档》《富貴逼人》等系列贺岁片为许多人的新年增添了欢乐。

港产贺岁片当年也风靡海外,在农历新年期间到电影院看港产贺岁片,也曾经是新加坡华人的年俗活动之一。

但1997年之后,港产片和贺岁片皆出现下滑。不少人相信,今年《毒舌大状》和《超神经械劫案下》等贺岁片报捷,标志香港电影正走向全面复苏。

事实上,香港电影界过去几年在疫情阴霾下一直处于寒冬期。去年上半年,全港戏院因为疫情关门接近四个月,重开后港片又面临《壮志凌云:独行侠》和《侏罗纪世界》等好莱坞影片的挑战,导致上半年最卖座的港片是仅得71万票房收入的《逃狱兄弟3》。“港片已死”的悲叹再次响起。

岂料港片到了暑假出现大翻身。随着去年下半年香港疫情趋稳定,娱乐事业也全面复苏。从7月中的《阖家辣》到10月底的《正义回廊》不间断上映,连续三个月电影院逾半影厅都在放映港产片,而且多部港产电影票房报捷,成为千禧年后难得一见的荣景。

当中,号称“香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科幻巨制”的《明日战记》声势最浩大。这部电影由古天乐担任总监制及主演,联同刘青云、刘嘉玲及张家辉等主演,以科幻和多位重量级演员作卖点,吸引了大批观众入场观看。

《明日战记》不负众望,创出逾8100万元的本地票房成绩,突破《寒战II》约6600万元票房的纪录,成为香港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中文电影,更成为首部在香港冲破8000万元票房的亚洲电影。

至于由陈咏燊执导,黄子华、邓丽欣、张继聪、王菀之、林明祯主演的电影《饭戏攻心》,去年也狂收7700万元票房,名列全港华语片的第二位,并且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高票房的喜剧电影。

另一部改编自2013年轰动香港大角咀谋杀双亲案的港产片《正义回廊》,则靠口碑创下本地票房神话,去年的票房达到近4000万元,荣登史上港产三级片的票房冠军,超越了屹立榜首12年的《3D肉蒲团之极乐宝鑑》。

翻查香港票房资料,上一回同一年内有最多部票房超过4000万的港产片,是远在1992年。那年的爆款电影分别是当年票房第一的《审死官》(5021万元)、第二《家有囍事》(4899万元)及第三《鹿鼎记》(4086万元)。去年是香港再次在一年内有三部电影票房达到4000万元。

与此同时,去年下半年港产片也成为香港网民热烈讨论的话题。据雅虎网站去年12月28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十大热搜电影之中,有六部是港产片,包括《饭戏攻心》《明日战记》《正义回廊》《阿妈有咗第二个》等。

港府大力扶持 新锐导演涌现

香港电影发行机构——南方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云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去年港产片票房收入理想,更屡创香港中文片纪录,这与特区政府和电影业界近年一直耕植土壤,致力于培养香港电影工业新力量的政策有关。

资料显示,1990年代中后期,由于好莱坞特效大片兴起,盗版录影带、影碟泛滥,加上香港九七年回归后大批影人北上发展,香港电影工业开始由盛转衰,产量连年递减。

其后,港府大力扶持香港电影行业,包括注资电影发展基金,为中低成本的电影制作提供部分融资;以及和业界合作,透过电影创作及制作计划比赛选拔新秀,拨款资助胜出的新导演及其作品。

踏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隨著一批新导演逐漸成熟,多部电影作品如《树大招风》《一念无明》《翠丝》《沦落人》渐次出现在观众的影单上,令香港电影渐见曙光。

林云华以去年为例说,去年全港票房前10的港产片之中,大多数是新导演的作品。《明日战记》导演吴炫辉在业界从事特技设计多年,这次是他初次执导;至于《饭戏攻心》的陈咏燊,也只是第二次执导。

林云华指出,过去20多年,香港很多资深电影工作者到内地发展,反而令新导演多了机会发挥,他们拍摄的港产片往往不是大制作,只需要简单的场景,一般投资者都愿意投资。若剧本内容好,就能突围而出,取得不俗的票房收入。

疫情期间多在港取景易与大众达心理连结

张桂琼在大学教授文化。她认为,去年港产片大收特收,一方面是社会客观因素使然,香港电影院此前在疫情期间停业,无形中让市民对娱乐产生渴求。另一方面,部分港产片以集体回忆、传奇人物或基层生活为题材;在疫情期间多在本地取景,也容易与普罗大众达成心理的连结,更投入剧情。

张桂琼也指出,不能忽视时下年轻偶像的号召力,他们参演的电影很能吸引支持者入场观看。譬如,香港当红男子组合Mirror各成员去年一共参与了四部港产电影:《阖家辣》《阿妈有咗第二个》《过时·过节》及《忽然心动》。除了《忽然心动》,其他三部票房收入均逾千万港元。

香港电影始于20世纪初期,全盛时期年产量超过300部片,为香港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但在过去20多年一直处于低谷。随着2022年大丰收,许多香港影迷均期盼今年港产片可以有更精彩的表現。

在香港从事电影发行工作二三十年的林云华指出,她一直不认为“香港电影已死”,只是香港电影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而已。她相信随着越來越多新导演的涌现,会为香港电影注入新思维,港产片前景仍然乐观。

欲找回昔日辉煌 须正视青黄不接

张桂琼提醒,港产片去年屡创佳绩,《毒舌大状》又为今年开了一个好头,但参考2023年的电影列表,似乎都在延续了这些题材,她希望不会太快形成审美疲劳。

事实上,香港电影院为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从去年1月7日至4月20日一共停业了104日,接连错失农历新年和复活节两大黄金档期。根据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的统计,去年香港全年的票房总收入只有逾11亿元,相比前年的逾12亿元下跌5.38%,与疫情前2019年的19亿相比更大跌四成,可见香港电影业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张桂琼认为,近数年参演港产片的本地演员不乏熟悉的脸孔,反映业内人员特别是演艺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港产片要恢复到昔日辉煌,也要重视并解决这个问题,“周星驰在年轻的时候就闯出名堂,但现在担当港产片主角的大部分演员依然是旧面孔,业界需要扶持更多的新人。”

张桂琼也指出,香港电影行业喜欢一窝蜂拍摄同一题材的电影,过去僵尸片大卖,大家就抢着拍僵尸片;后来流行赌博片,又有一大堆相关的电影跟风。她说:“电影工作者要更加注重电影故事的经营,尤其是多一些本土题材的电影,才能引起观众共鸣,产生代入感。”

林云华则认为,港产片要保持高水准,政府一定要给予宽松的创作空间。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立足香港,讲好香港故事,然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早年香港电影院数目不断减少,由1993年的119家减少至2013年的45家。但近年电影院数目不减反增。根据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的资料,香港电影院数目由2013年底的45家,已增加至2021年10月的63家。

但林云华指出,目前香港戏院的数量和以前高峰时期相比仍然少了一半,业界依然面临着放映场地不够的问题。她说:“以前香港社会的娱乐少,只有电影。现在观众的娱乐方式多了,过去几年以Netflix为首的串流平台更迅速崛起,对戏院带来负面冲击。政府应该在租金方面多加扶持,港产片才能进一步发展。”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