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戴庆成:港府准备出招“抢人”的背后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  更新时间:2022-08-30 07:21

港澳突搜

香港疫情最近又开始反弹,但大多数港人似乎已习以为常,并没有相应减少社交活动,街上依然人山人海。我上星期出席一个饭局,跟准备下个月移居英国的朋友饯行。

朋友夫妇都是中学教师,每月收入加起来约有10万元港元(1万7800新元)左右。近年香港社会环境急剧改变,眼看身边很多亲戚和同事一一移居欧美国家,朋友也决定移民。当然,他们对外声称是为了子女教育才作出这个抉择。

香港特首李家超将在10月公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连月来,他马不停蹄约见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地区咨询活动,听取不同意见。虽然最终《施政报告》会推出哪些治港大计目前尚未定稿,但李家超近来已多次披露会有吸引人才来港的措施。

港府在《施政报告》公布前,就罕有地开腔表明重视人才,准备出招和海外“抢人”,并非无缘无故。 

2019年香港爆发反修例风波后,大批不同政治立场的港人移居外地,引发金融、医疗和教育行业出现“人才荒”。

今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六成的受访港人计划在半年至两年内移民,有此构想者以中产阶级及富裕家庭居多。我的教师朋友移居海外,就是其中一个写照。

港府有意和外国“抢人”的另一个原因,则和冠病疫情有关。

今年初第五波疫情暴发后,官方实施严厉的防疫限制措施,很多在港长期定居的外国人怨声载道。今年上半年,外国人圈子里一度出现颇大规模的离港潮。

离港的外国人之中,大多数是各行业的专才。他们来香港生活,除因工作需要,部分人也对香港有浓厚情意结,喜欢香港充满活力的文化。但是,持续两年多的疫情,令不少人觉得香港的特色正逐渐消失,于是选择回国。

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和壮大,除了基建配套,更重要的是人才。若人才继续流失,只会削弱香港的实力。在这个大背景下,促使港府近来急起直追,准备出招“抢人”。

某程度而言,近年民粹思潮在欧美国家大行其道,为香港引进人才带来了契机。以美国为例,过去几年美国政府的对华战略思路已逐渐转向竞争与遏制,对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的审核比以往更为严格,甚至调查个人背景。不少在美国的中国顶尖级人才遭遇如斯对待,莫不意兴阑珊,有意回国重新发展事业。

然而,不少长期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才,未必再能适应中国大陆的生活节奏。香港作为一个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于是成为不少“海归”人才折衷的落脚地。

当然,目前香港出手“抢人”也面临不少难度。

一个流行的说法,是《香港国安法》使这座国际大城市对人才失去了吸引力。其实不然。大部分在港的国际人才平日甚少接触政治,对政治兴趣也不大,香港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反而是安居乐业的住房,宜居、舒适的环境,才是能否留住他们的最大关键。

必须承认,香港作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在教育、医疗、税务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楼贵、租贵,许多有意来港或在港发展的国际人才都望而却步。

在不少海外人才眼中,生活中的语言沟通也很重要。很可惜,近年香港国际化的程度不断下降,不少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才都强烈感受到香港的英语交流和工作环境大不如前,发现越来越难在香港自由的交流与生活,更不用说轻松自然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开心地工作。港府要吸引不同国家的人才来港,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总括而言,过去十多年香港的经济和文化实力持续下降,对中国大陆人才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但眼下中美关系紧张的氛围下,港府若采用相对宽松的人才吸引政策,估计仍会吸纳到一批中国“海归”人才来港工作和生活。但若要吸引其他地方人才,恐怕还要加倍努力了。这也是“东方之珠”能否再展光辉的一大关键。

毕竟,成功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汇聚人才的“大熔炉”。在这里,有着各色人种、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一起生活,为这个城市“添砖加瓦”,而不是清一色某类背景的人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