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下午察:香港走向“共存”?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  更新时间:2022-05-05 09:07
下午察:香港走向“共存”?

彭博社今天(5月4日)有篇报道,题目是“Hong Kong Plots a Different Covid Path to China’s Zero Tolerance”,用谷歌翻译的话,大概是:香港为中国的清零抗疫另辟蹊径。

但原题中可圈可点的,是“Plot”这个词,有背后、暗中谋划的意思。直译的话,就是:香港悄悄采取了一条有别于中国大陆清零政策的抗疫路线。

香港走向“共存”、与国际联通

其实,也不是那么静悄悄的。正当中国大陆各大城市还在如火如荼地“动态清零”之际,经历过第五波疫情的香港,从上月开始放宽一系列防疫措施:

4月1日起,取消对英美澳加等九国的“禁飞令”,将入境旅客的检疫隔离期从14天缩短至7天。

4月21日起,分三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第一阶段公众地方群组聚集上限人数放宽至四人;餐饮处所可恢复晚市堂食至晚上10时,每桌最多四人;重开体育场所、博物馆、表演场地和图书馆等,但酒吧和酒馆须继续关闭。

5月1日起,容许非香港居民由海外入境,检疫要求与港人看齐(七天隔离),并放宽航班“熔断机制”,同一航班若有五人(原本是三人)或5%乘客证实感染,相关航线才须停飞五天(原为七天)。

5月19日起,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的第二阶段,餐饮处所提供堂食时间延至午夜12时,每桌人数上限增至八人,酒吧和酒馆等可重开。

接下来,还有有待宣布的第三阶段,到时针对处所和顾客人数的限制会尽量放宽,基本上只执行佩戴口罩、限聚人数、使用“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证”等基本防疫要求。

从目前港府推行的防疫政策看来,不管官方口头上怎么论述、承认不承认,重点似已走向与冠病“共存”,与海外、国际联通了。

在这波疫情中,香港容许住所够大、并发症风险不高的感染者或密接者居家隔离。特首林郑月娥4月13日更保证,不会将所有检测阳性的人及其密切接触者送到政府隔离设施去。

这跟中国大陆的“动态清零”——发现病例后快速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收治,严重的话甚至封城,是不同的路子。香港现在尝试向国际逐步开放,也渐渐背离中国大陆入境后必须隔离21天的“外防输入”做法。

去年10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说过,与国际旅游和商务活动比较,恢复与中国大陆通关对香港更为重要。

她当时说,在经济、民生各方面而言,不只香港市民有需要进入大陆,不少在港设立公司的外国企业也在大陆经营业务,进入大陆对他们非常重要。为与大陆通关,港府愿意、乐意且锐意改善任何措施,使香港与大陆的防疫政策更一致,或令大陆对香港的防疫制度更有信心,相信香港不会成为防疫缺口。

到了今年3月30日,林郑则说港府的立场是希望同时与大陆及海外通关,并模棱两可地指大陆与海外孰先孰后“难以说明”,跟去年斩钉截铁的“首要与内地(大陆)通关”说法,明显已经有所差别。

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别呢?

香港已达到群体免疫

经历过第五波疫情的惊涛骇浪,香港现在每日的新增感染人数已从3月初高峰时的逾5万人降至300多人。大约85%的3岁及以上人口至少接种了两剂疫苗,几乎一半接种了三剂。

目前香港官方统计第五波疫情感染数为118万例左右。但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荣休教授唐金陵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指出,香港疫情高峰时,检测能力有限,导致实际感染人数,要远远高于现在报告的确诊数字。香港的抗原检测申报平台直至3月7日才开通,此前很多经抗原检测阳性确诊的感染者,大部分已康复。此外还存在一些人,即使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也不愿申报的情况。

因此,唐金陵认为,估计香港的感染总数约是报告的四倍,应该是400万以上。

这样的感染数字再加上疫苗接种率提高,香港大学内科学系临床教授孔繁毅认为,香港已出现群体免疫,若确诊数字进一步回落,有条件放宽社交距离措施。

港府念兹在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林郑3月30日在抗疫记者会上表示自己“非常重视香港的国际地位”,甚至抛下豪言说在整个香港没有人比她更重视香港的国际地位,从侧面说明了在这一系列放宽举措背后,港府念兹在兹的,是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外国商会和航空公司对香港抗疫措施的不满、发声,港府去年表面上还能顶住,坚称与大陆通关比与国际通关重要。但到了今年,形势终于起了变化。

严格的限制措施严重打击香港经济。最新数据显示,香港第一季度经济同比收缩了4%,远低于彭博调查分析师1.3%的预估中值,失业率则飙升至九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5%)。当地2月份零售额则暴跌14.6%。由于港元与美元挂钩,美联储加息更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香港恒生指数今年已暴跌10%,而港元兑美元汇率则危险地接近交易区间的弱端。

经济、股市有起有落,最关键的是,除了资本流出,今年以来有15万3000人离开香港,是2021年全年的五倍。根据媒体报道,外流的有不少是居港多年的外籍专才,有的还流到本区域的竞争对手新加坡那里去了。

可能是因为港府放宽抗疫措施的缘故,外流者当中有些人开始回流了,近日的抵港人数超过离港人数,是半年来的首次。

中国大陆何时开放难以确定?

在中国大陆,“动态清零”已成圣牛,高层下令前,圣牛只能供奉,不能屠宰。

就算上海等城市的这一波疫情平息下来,许多政治分析人士都相信,由于“动态清零”“与病毒共存”之争,已经上升到制度之争、国力之争、治理能力之争甚至是文明之争,中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短期内很难作出改变,最快恐怕也要等到今年秋天中共二十大之后。加上诡谲的国际局势与中美关系,“动态清零”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反观全球已有180个国家及地区逐步取消入境防疫限制,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今天因此在电台节目上说,香港先与国际通关的可行性较高。

不过,就在香港4月21日部分解封当天,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二版刊出题为“香港疫情防控态势向好,珍惜成果不可大意”的评论,似有向香港提供警示的意味:“对于香港来说,坚持‘动态清零’是其和大陆通关的必要条件。香港的疫情防控工作,也是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香港抗疫不是一城一地之事。”

港区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也警告说,直到北京的防疫脱离清零阶段以前,港府不能再缩短目前为期一周的入境隔离规定,因为北京已经很不满港府此举,如果香港把隔离天数缩减至不到七天,港人可能被禁止进入深圳。

即将任满下台的林郑是不是真的“官到无求胆自大”没有人知道,但香港一旦走上先与国际通关的共存之路,恐怕就很难回头,香港要怎么保持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以某种方式遵守北京的“动态清零”政策,将是继任者李家超面临的重大挑战。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