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戴庆成:疫情动摇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新闻归类:香港澳门 |  更新时间:2022-03-08 07:21

港澳突搜

港疫情持续严峻,越来越多人被迫在家“避疫”。日前打电话问候一位在港工作的新加坡朋友,朋友说他正收拾准备下个月回国,短期内不会再来香港了。

这位新加坡友人四年前来到香港,目睹了香港社会的大起大落。他慨叹《香港国安法》没有影响外国人在港的正常生活,持续两年多的疫情却促使大批外国人和外企离港。由于香港严格的防疫政策,他已逾两年没有回国探亲,于是借最新一波疫情严重为由,狠心告别香港。

朋友激动批评香港的抗疫政策混乱兼不合理,包括外国人回国后再来要隔离14天甚至是21天,无论是金钱抑或时间的成本都十分昂贵。退一步说,纵使居港外国人一直不回国,一旦确诊了港府又帮不上忙,只能在家“自生自灭”。这种状况令一向视香港为国际大都市的外国人,心理上难以接受,于是不少人选择了离开。

据欧盟驻港澳办事处上月披露的数字,有超过一成居港的欧盟居民已经离港。昨天有外媒报道,刚过去的星期天,就有5082人离港,是香港第五波疫情暴发至今最高的水平。综合计算,上星期离开香港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万2965人的惊人水平。

事实上,不少小细节都反映越来越多原本计划在香港长时间逗留的外国人,正准备离港。譬如,香港有不少服务式公寓,租住的大多是外国人。据业界人士反映,近来这些公寓的入住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外国人征求转租的帖文,询问有无人承租自己正租住的房子,租金折扣方面大可以商量。

有居港外国人上月底在面簿建立专页,专为计划在疫情下离港的外籍香港家庭提供资讯。我昨天上网浏览了一下,还真吓了一跳!该专页在短短十来天已经吸引了4000多人加入,群里每天都有人发帖询问离港的资讯及注意事项等等,讨论相当炽热。

香港一直是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拥有活跃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产品市场,在港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大银行的总部也林林立立。然而,近年香港的抗疫政策,尤其是今年至今应对第五波疫情无力,正迫使许多外国人和跨国企业离港,逐渐动摇到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政府统计处早前公布数据就显示,截至去年6月初,在港设有地区总部的美国及日本企业数量不断下跌,创下十多年来新低。踏入今年,因应港府持续实施严格检疫及隔离措施,一些跨国企业的外籍人才流失的情况更有加快的迹象。

这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包括怡和集团旗下文华东方管理团体大部分主要高层,已暂时撤离香港在其他地方工作;花旗银行也传出将该行股票部门六名香港高层调往新加坡和其他市场。摩根大通亚太区现金股权和股权分配主管也将离职,并离开香港返回澳洲。

位于中西文化交汇处的香港,过去20多年实行“一国两制”,有中国这个强大国家的支撑,又有灵活的两制,按理说在抗疫方面应该游刃有余。但香港在第五波疫情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某程度上却反映了其独特政治模式的局限性。

港府过去两年遵循中国大陆的指示严格防疫,相对有效遏制此前的四轮疫情,去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本土传播的感染个案。但香港仍然保留着“两制”,意味着政府无法完全跟从中国大陆的抗疫做法,如限制市民自由并对接触者进行积极追踪,也为疫情再次暴发留下风险点。

所以,当传播力极强的奥密克戎今年初突破香港的抗疫防线并迅速蔓延后,港府顿时出现进退两难的困境。这边厢,官方意图不惜一切代价动阻止病毒传播,如强制全民检测在操作上难以发挥最大作用。另一边厢,官方若继续跟从大陆“动态清零”,要求港人一直忍受严苛的禁聚措施,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早前香港网络热传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人在辛苦地做仰卧起坐动作。有人形象戏称这是眼下的“港式防疫”:西方与病毒共存是躺平,中国大陆清零是站着,港府既做不到“动态清零”,又没有与病毒共存的具体应对措施,结果是长短痛一起来,陷入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轮疫情,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当然,香港在中国大陆的独特角色,加上中央政府的支持,为数不少外国人和企业在最近一波疫情撤离香港,短期内不会影响到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疫情缓和后仍会回流。经过这一波疫情的重挫,香港社会要恢复至昔日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恐怕还要有一条漫长的道路要走。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