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一群青少年逃离了社交媒体


 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  更新时间:2017-02-16 16:16


家住华盛顿特区的14岁男孩Brian O'Neill想知道朋友在暑假里都干了些什么,接着他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直接问他们。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是,Brian不用社交媒体。他既不在Instagram上刷照片、发照片,也不用Facebook和Snapchat。“我不需要用社交媒体跟别人保持联系。”他说。

远离社交媒体让他成了同龄人中的异类。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2015年的一项调查表明,92%的美国青少年(13-17岁)每天上网,其中有24%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时时刻刻”都在使用电子设备。71%的人使用Facebook,一半的人用Instagram,41%的人是Snapchat用户。近四分之三的青少年会上多个社交网站。根据皮尤统计,一个“典型青少年”大约有145个Facebook好友,150个Instagram粉丝。

但如果有青少年不想生活在网络世界里会怎样?我们的亲社会行为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进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用社交媒体就显得不太合群了。拒绝社交媒体的孩子是否错失了些什么?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问世前,我们在暑假和亲友保持联系,是通过从夏令营给家里写信和给好友打电话完成的。“我在他们这个年纪,整个暑假都贴在话筒旁边。”Brian的母亲Rebecca O’Neill说。“而我儿子想见谁时,就给谁发条消息或一封邮件,然后直接碰面。”

我采访的大多数社交媒体离弃者并不排斥科技。相反,他们也有手机,会用短信来联络朋友。他们熟悉互联网,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也熟悉社交媒体,只是不喜欢它。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Chapel Hill)校区的Jacqueline Nesi是一名负责研究青少年和社交媒体的研究员,他说:“根据我们实验室的调查和国家统计数据,我估计只有5%到15%的青少年回避社交媒体。”

选择退出社交媒体的青少年认为,无休止地追求“赞”太耗费精力。“我觉得这玩意儿花的时间太多,很多小孩陷得太深了。”19岁的Annie Furman说,她在达拉斯地区长大,即将去爱荷华州上大学。“我宁可跟朋友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发推艾特他们。我不想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手机上,我要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很多不使用社交媒体的人认为,Facebook和Instagram上滤镜下的亲昵,远不如即时的面对面交流。“我很高兴看到痴迷于手机的孩子们,放下手机后很快和别的孩子打成一片。”弗吉尼亚州麦克林(McLean)的Katy Kunkel说。她的四个孩子年龄在7到12岁之间,都不用社交媒体。尤其是在暑期,她强调说,“孩子的自我调节速度要比成人快得多。他们结成一伙,去树丛和小溪里找乐子,惹麻烦……活泼好动才是他们的天性。”

这些孩子并不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Brian O’Neill表示,虽然他“差不多所有”的朋友都在用社交媒体,他也没漏掉过什么社交圈里的大事。“有什么事,他们都会告诉我。”他说。Furman的体会也差不多:“有时候我会听不懂大家说的某个笑话,但是90%的情况下,它也不值得去懂──就是个笑话而已。”

“有些家长都太担心孩子受冷落了,”华盛顿特区的Marnie Kenney说,她14岁的女儿Raya选择了退出社交媒体。“他们把自己的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了。”但是,她强调说,“社交媒体上都是些闲言碎语,多得很。”她认为,女儿没它过得更好。

谈及社交媒体的不良影响时,我们往往侧重于网络暴力或“网络猎手”,然而它还有一项更直接、更长久的危害──刺激青少年不停跟同龄人攀比。除了同龄人,还有Gigi Hadid、Kylie Jenner及其他Instagram网红、模特、YouTube网红,整个社交媒体网络时时刻刻记录着他们的光鲜模样。“这些攀比是不健康的,”华盛顿特区的Sue Lohsen说,她有两个女儿,“每个人都在Facebook上晒幸福,晒完美。但是你需要了解真正的自我,社交媒体是不会鼓励你那样做的。”

“我宁可跟朋友面对面交流,而不是发推艾特他们。” ──Annie Furman,19岁

今年春天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类似Instagram的程序,然后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测量青少年对点赞数量不同的照片的反应。他们发现,青少年会根据社交媒体上被点赞的内容,“决定自己在社交圈里的作为”,这就是所谓的“量化社会认同”过程。但是,点赞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一张照片得到了很多同龄人点赞”,青少年“就更有可能喜欢那张照片,哪怕照片上有吸大麻或饮酒等危险行为。”

类似的同伴压力并不新鲜。新鲜的是,有了社交媒体,青少年不但能立刻评论同龄人的生活,还认为这种评论天经地义。“社交媒体对她这个年纪的女孩有种双极效应,”谈及女儿,Marnie Kenney如是说。“他们一直在被评头论足。他们把生活里的一点一滴放到网上,然后不停地根据别人的回复来衡量自我价值。”

“我觉得Instagram上没什么有价值的交流,”18岁的Katherine Silk说,她在洛杉矶长大,在进入达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之前,她打算先过个间隔年。“我和朋友一起吃饭,他们就会说,‘我们发到Instagram上去吧!’有时候我想说,‘你应该跟我,跟在场其他人聊天,而不是为了那些压根不知道在不在乎你的人一直发照片,就为了得到更多赞。’”和其他许多社交媒体离弃者一样,她觉得太多同龄人用起社交媒体来“没有节制”。

谈及自己可能会错过许多东西,社交媒体离弃者很乐观。“我要是有重要的事情得告诉朋友,我会打电话说。这就够了。”Silk说。“实话实说?哪怕我成年了,我也不会用它,除非真有必要。”谈及社交媒体,Brian O'Neill如是说。“那上面没什么真正新鲜、有创意的东西。十年之内,社交媒体差不多就该退潮了。到时候,每个人又会找到别的方法打发时间。”

Christine Rosen是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的“未来趋势”研究员,也是《新亚特兰蒂斯:技术与社会期刊》(New Atlantis: A Journal of Technology & Society)的高级编辑。本文所述仅代表其个人观点。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19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