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展:中美稀土战:争的不只是贸易
黄一展
中国工信部部长在今年3月表示,中国稀土只卖出“土”的价格,却没卖出“稀”的价格。此话一出,除了几只稀土概念股应声大涨之外,言下之意,就是稀土战争的硝烟味又开始浮上台面。
稀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代技术发展,总少不了稀土这个角色。稀土是17种稀有金属的统称,在各种当代高科技产业,举凡消费电子产品、电动车、再生能源发电,到化工、机械、纺织、国防工业、核心零组件等,都脱离不了稀土的使用。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稀土矿储量占全球38%到40%左右,却担负全世界超过80%的供应量,也是唯一拥有稀土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所谓完整产业链,就是从原矿开采,到分离冶炼,进而加工及制成工业成品,都可以在中国找到专业的生产聚落。因此,中国不仅是稀土出口大国,也从其他国家进口稀土,制成半成品或成品后,再出口到其他国家。
例如缅甸不只有稀土矿藏,也如同中国,有廉价的开采劳动力和较不严谨的环保规范,所以过去很大部分的稀土会出口到中国进行加工。很多人以中国曾在2018年禁止进口缅甸稀土(2019年又逐步恢复),来说明对价格的影响。事实上,缅甸的出口量并不足以撼动市场价格;会出现禁运事件,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为打击非法盗采而采取的措施。
这是因为开采稀土伴随极高的污染,须有政府特许,持有牌照才能执业并外销。近年来,由于稀土价格攀升,不少业者非法盗采,先偷运到缅甸,再从缅甸“出口”到中国,进行二次加工,然后出口;如此规避审查。在查不尽抓不完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干脆禁止进口缅甸稀土,以杜绝这些非法盗采。
从1950年至2000年全球稀土供应数据可以发现,中国大约是在1980年代中到1990年,稀土供应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并非美国与其他地区的稀土资源枯竭,而是因为开采过程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适逢改革开放的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和极度宽松的环评标准,所以中国稀土相当具有经济效益;在全球化分工之下,西方国家与日本等也顺理成章把工厂迁到中国境内,所以中国的稀土产量大幅增加。
开采稀土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这么说吧,稀土之所以“稀”,是因为在原矿中的含量极低,为了把它分离并提炼出来,必须使用大量的水和化学原料。以中国最大的稀土矿区内蒙古白云鄂博为例,当地的土壤重金属污然极其严重,从卫星图上来看,几乎一片死黑,方圆百里之内,根本不适合动植物的生存。
2011年稀土战策略
中国既然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总要好好利用这个国际战略稀有物资。有了高度的市场占有率,最能操作的莫过于价格战。无论是价格下跌或上涨,背后其实不乏深思熟虑的布局。举例来说,2011年其实就已发生过一次稀土战,当时的稀土价格上涨,加上中国采取出口配额限制,引起美国和墨西哥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诉讼,案件拖了两年多虽获胜诉,但许多欧美中小企业早已扛不住,倒闭了一批。
这就是先用低价养成依赖,突然的限制出口使价格陡升,干掉那些无法承受断货的国外小厂,再放出政府手中的库存,让价格暴跌,进一步打击那些对价格波动抵抗力较弱的供应商;就像当年阿拉伯国家操控石油价格,打击美国页岩油业的策略。
到了近几年,除了在价格上搞动作,中国政府也不断提高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和关税,却没有限制稀土制成品的出口,甚至在某些领域还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许多国际厂商干脆直接在中国设厂生产制造,例如特斯拉。特斯拉从第二代电动车开始采用永磁马达,里面含有钕铁硼磁铁(NdFeB magnet),钕正是稀土金属之一。
稍微看一下钕的出口价格,不难发现它已从今年初的每吨2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约4万新元),在短短两个月涨到如今的70万元,估计不久后还可以攻上100万元大关。
在台湾经营磁铁贸易的厂商苦笑说,现在的报价必须一日一报,给的价格如果下游厂商没能及时回复同意,隔天就是另一个价格。不过,2011年那次稀土战争是每四小时报价一次,因为行情波动真的太大,背后少不了人为(政府)操作的因素。
中国能这般控制价格,除了本来就以党领国,对国内拥有无上的话语权之外,这几年也着手进行了不少企业整并。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形成几大稀土集团,分别是中国中铝、北方稀土集团、中国五矿、厦门钨业、南方稀土集团等;同时,也积极布局海外,例如盛和资源控股,从2013年开始,陆续与澳大利亚、格陵兰等地的公司签署备忘录,开展共同开采稀土的业务。甚至有传言,盛和也有透过多层次复杂的特殊目的机构及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架构,入股了几家大国际稀土公司,进而取得一定的影响力。
既然中国以稀土作为要胁,企图掌控高科技产业链中发达国家极为仰赖且脆弱的一块;作为反制,什么东西是中国最匮乏的资源,却又非得深深依赖不可?答案是芯片。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半导体同盟”,顺理成章成为抗衡中国的重要手段。既然你掌握稀土,我就掌握芯片,甚至是其他尖端领域的原材料,要禁运,就大家来比谁的底气长,撑得久。
此外,西方国家也积极组队,打造排除“中国制造”的稀土供应链,以及在各个高科技领域寻求替代稀土的“配方”。以强力磁铁为例,钕铁硼本就是当年日本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意外配置出来的,在材料科学日新月异的现代,没有理由找不出其他方式来达成一样的效果。
当然,除了现实层面上的攻防,舆论上的心理战也打得如火如荼。这几年不难看到媒体动辄报道“xxx又发现了大量的稀土矿藏”“xxx计划开采海底稀土”,甚至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签署的太空法案,也被解读为美国打算掌握太空资源勘探与开采的独家权利。为何?因为陨石中就富含稀土金属,而且纯度超高。
综观人类历史,争夺稀有资源总是贯穿不同的时代,左右国家的兴衰与地缘政治的彼消我长。在稀土领域,强权间的争霸,无论是台面下或台面上,即便未见烟硝,但仍能感觉到火药味十足。
199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一语道破该资源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以及如同石油主宰整个20世纪一样,稀土势必成为博弈场上的棋子;只不过在全球化极度交错复杂的情况下,用稀土来打贸易战是不是好的策略,抑或是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下之策,还难有定论。
作者现任职于联合国资讯与通讯科技办公室(OICT)
派驻过曼谷,目前暂居台北
然中国以稀土作为要胁,企图掌控高科技产业链中发达国家极为仰赖且脆弱的一块,作为反制,什么东西是中国最匮乏的资源,却又非得深深依赖不可?答案是芯片。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半导体同盟”,顺理成章成为抗衡中国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