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韩方明:解读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格局


 新闻归类:国际军事 |  更新时间:2017-10-30 09:07

中国聚焦

前几天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社会处于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是否朝向更加开放、包容,中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外交到底如何规划,海外十分关心。搞清楚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格局,有助于推动中外关系、中新关系向前发展。

大国气象主动担当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折射到外交层面,实际上就是中国外交的内政基础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到了强起来的阶段。理解了这一阶段性变化,就能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政策性变化。

中共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根据这一理念,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写入党章。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主义精神的再度张扬,进而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相互印照,追求全球范围内共同美好的生活。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入党章,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中国首次在顶层制度设计层面谋求全人类发展的一次宣言书,在某些国家执行孤立主义和独善其身原则的国际政治环境下,这无疑是中国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的表现,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气象。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是要风景一边独好还是要寰宇共凉热,显然中国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争超越国别、党派、宗教和制度的异同,不仅契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而且也让中国的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既有能力也有意愿为解决人类问题、为促进人类发展而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19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