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为何弑母?回顾吴谢宇的当庭陈述


 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  更新时间:2021-08-27 10:25

弑母者吴谢宇一审被判死刑,其杀人动机依然令人费解。

据福州中院宣判后发布的信息,法院审理查明,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其父病故后,认为母亲谢天琴生活已失去意义,于2015年上半年产生杀害谢天琴的念头,并网购作案工具。

从想自杀到计划性弑母,其间吴谢宇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8个月前的2020年12月24日,该案第一次开庭时,吴谢宇的法庭陈述呈现出他矛盾复杂的一面,他称想帮母亲“解脱”,作案方式却十分残忍,用哑铃猛击母亲的头面部;他称本想杀母后自杀,却因“恐惧”放弃,之后骗取亲友钱财挥霍,买10余张身份证件隐匿逃亡;他作案前精心策划,把这种准备类比成“推理完成一个数学模式”,放弃自杀后,他精心处理现场,在尸体上放置床单、塑料膜等75层覆盖物及活性炭包、冰箱除味剂,称原因是“爸爸爱干净”;他在法庭上认罪悔罪,说法庭可以对他重判,又说自己“还能劳动”。

澎湃新闻此前曾采访这次庭审的旁听人员和多位犯罪心理学专家,对吴谢宇的当庭陈述进行了分析,专家认为,一个极端行为的发生,要给出准确的归因,其实相当困难。

吴父病逝后

在2020年12月24日的那次庭审中,吴谢宇称,他的变化始于父亲病亡。

1994年生的吴谢宇,本来成长于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是国企领导、母亲是中学老师,他自己成绩优异,后来被保送北大。

2010年,厄运降临。吴谢宇43岁的父亲吴志坚病逝,病因和爷爷当年一样,肝癌。

据上述庭审旁听人员介绍,在庭审中,吴谢宇回顾说,爸爸在家病亡的过程对他刺激很大,让他觉得很无助。他一直摆脱不了“爸爸已经死了”的现实。“爸爸就是家”,他感觉,父亲不在,这个家已经不再完整。

庭审中,吴谢宇说,从小他就知道,念书好可以让他的父母感到骄傲、有面子,所以他就努力念书。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次,他考了年级第二名,父母都特别高兴,“我可以满足他们的骄傲。”

而他觉得,自己念书只是为了满足别人,而不是自己。这种感觉从小时候就有过,他举例说,一次爸爸希望带他去西湖玩,“其实我并不喜欢,但为了满足他们的期待,还是去了。”

吴志坚离开后,家庭重担落在谢天琴和当时还未成年的吴谢宇身上,变故对两人影响很大。吴谢宇说,妈妈为了不耽误他学习,好多事情不跟他说,不让他操心。他认为,可能是这种氛围使他形成了一种长期性的阴影,让他变得自以为是,怀疑别人、怀疑一切,“这东西不是一时一刻,是长期积累起来。”

著名犯罪心理学学者武伯欣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从目前信息来看,吴谢宇的犯罪不应该简单归因其原生家庭。

武伯欣认为,吴的父母都有一定社会地位,几乎没有看到报道说他父母对他有恶,吴凭借自己的高智商,在学校中一直处于拔尖的位置,在这样的原生家庭是相当不错的。丈夫死后,吴谢宇母亲费心费力一人培养孩子,尽量让外界对孩子的影响缩小,保证吴谢宇能进入北京大学这种高等学府,并不存在明显问题。

武伯欣认为,吴谢宇最终做出如此恶性的事件,背后很可能有具体事由,比如某件事挫伤了他的自尊,或者说没有给他提供经济上的后盾等等。

旁听人员介绍,吴谢宇说,他和妈妈并没有矛盾,反而一直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之一。但他陷入极端无法自拔,他甚至在法庭上说,“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找到方法我不会这样,当时觉得这种方法是最伟大的。”

吴谢宇还说,他现在感觉后悔,自从律师、检察官跟自己交流后,他感觉到,原先的想法都是自我认为,现在认识到错了。如果之前能有现在这样的开导,他不会去这么做。

计划弑母

据旁听人员介绍,根据吴谢宇的当庭陈述,上大学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健康并变得厌世。

他说,来到北京大学后,他时常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总感觉自己得了和爸爸一样的病,快到期了。一开始,他对死亡还觉得恐惧。一段时间后,他认为死是无所谓的,只是人从一种形式到达了另一种形式,一个世界到达了另外一个世界。他甚至认为,死后就可以到达爸爸的世界,可以很幸福。

吴谢宇称,在北京时,经常想着自己怎么才能死去。每次路过很高的楼,都想跑到楼上去结束生命。一次,他来到一家酒店顶楼尝试自杀,结果因为有防盗网挡着失败了。事后他想:如果我自杀了,我妈该怎么办?她本来就过得挺苦的。

吴谢宇自述,2015年寒假回家,他曾想过将自杀的想法告诉妈妈,后来放弃了。至今他还后悔:为什么当时那句话不说出来,如果我当时和她说了,可能就是被打一顿或者骂一顿,或许就不会发生这些事。

他还称,曾在一本小说中看到:爱你爱到极端的时候,你不敢做的事情你不能做的事,我替你解决,我什么事都给你解决。这时,他产生念头:“不如和我妈一起死,这样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2015年春节形成这个想法后,4月份起吴谢宇开始策划杀害母亲一事。他说,在他的概念中,杀害母亲这事就像是推理完成一个数学模式,每一步该怎么准备、安排、实施都在他的控制之中。

吴谢宇将日子选定在2015年7月10日。他的生日是10月7日,日期正好倒过来。此外,这一天正好是谢天琴结束学生的毕业仪式后回到家中。

当天下午,放学到家的谢天琴进门,弯着腰穿换鞋的那一刻,吴谢宇拿着哑铃砸向了她的头面部。

福州中院一审查明:吴谢宇确认谢天琴死亡后,在尸体上放置床单、塑料膜等75层覆盖物及活性炭包、冰箱除味剂。据公诉机关指控,作案后,吴谢宇在屋内多处安装监控探头及报警器。

旁听人员介绍,庭审现场,吴谢宇对指控内容供认不讳。回顾其当时的作案过程,此前情绪稳定的吴谢宇全身发抖,痛哭悔恨。他称,看到现场的惨状后,他放弃了自杀。

旁听人员介绍,提到这里,吴谢宇哆嗦着身体说:“好可怕、好可怕”。对于作案后又将现场打扫干净,他称是因为“爸爸很爱干净,不能玷污家里”。

法官就量刑问题问吴谢宇时,吴谢宇说,你们可以把我从重判,但是我现在还有劳动力,还能干点活。此外,我现在还在写一个材料,我要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到时候交给法院,交给社会,希望给大家一些警示。

“儿子为什么要杀她?”

针对上述吴谢宇的当庭陈述,澎湃新闻此前采访了多名专家进行分析。

湖北省警官学院刑事犯罪研究专家徐俊文教授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吴谢宇的庭审陈述与其实际行动存在诸多矛盾点。

如吴谢宇称因为看到了母亲的惨状而放弃自杀。徐俊文认为,吴谢宇高智商,对于杀害母亲应该会有预期,死亡肯定不是那么美好的事情,惨状是必然,看到惨状就放弃自杀,是一个矛盾点。其次,吴谢宇在庭审中表示可以重判,然而,他同时又补充说明称,自己还有劳动能力,可以为社会干点活,是有矛盾的。

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认为,吴谢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聪明让他绰绰有余地应付现实、应对各种人。“但他的内心是空的,空到没有灵魂。想必他母亲至死都没明白:儿子为什么要杀她?”

武伯欣说,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实际上多是因为个性的缺陷和不良倾向造成的。缺陷大的话违法犯罪可能性就会变成现实性,缺陷小可能随着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的教育和自我的教育,没有表现出违法。吴谢宇的个性缺陷和不良倾向情况,没有被披露,其实这是主观恶性最关键的主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艺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说,在吴谢宇陈述的逻辑中,他有自杀倾向,但怕走了后母亲活不下去,遂杀害母亲,作案后又害怕死亡放弃自杀念头,这种情况在实际案例中也有出现过。

皮艺军说,自己想自杀还要将身边人一起杀害的,这类案件受害人一般是老人、小孩这些丧失生存能力的人。吴谢宇案中的受害人是有生活能力的中学老师,这种比较少见。

至于中途放弃自杀的情况,皮艺军说在一些案例中也有出现。有的情侣商量好一块殉情,结果一方喝完毒药后,另一方害怕死亡突然反悔了。看到他人死亡结果时,放弃了原有的自杀动机,保全自己的生命。

“但吴谢宇的庭审陈述到底多少真实成分,多少谎言成分,确实很难说。”皮艺军说。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