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当核酸成为通行证:“亲朋好友见面可放心”(2)


 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  更新时间:2020-06-23 12:40

大数据时代,人过留痕

家住北六环昌平区天通苑的金泽早就做好了被大数据“盯上”的心理准备。6月11日通报首例患者前一周,他曾顺路载一位朋友到新发地附近办事,因驾驶疲劳,在车内休息,顺便刷了会儿微信。“15日晚10点半接到市疾控电话问询时,我并不意外。”金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第二天上午,金泽接到社区街道办电话,要求到指定地点集中进行核酸检测。金泽解释了当天行程细节,强调未曾下车,并询问如果只是路过是否需要测,以及和其他去过新发地的人一起测核酸是否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理解,回复说需请示上级。不料20分钟后,他接到父母打来的“劝解”电话,原来,社区以为他拒绝核酸检测,让其家人来做思想工作,并要求他当天下午1点在小区外集合,一同前往检测点。

“我当时就打电话给社区,他们说办事人员理解错了,我虽然挺郁闷,但还是配合他们的工作去了检测点。”金泽说,为避免交叉感染,16日那天,他坚持自驾,跟随社区的车辆到了居住小区2公里外的检测点。到了那里,周围马路上“乌央乌央”地挤满了人,队伍差不多排了一百多米,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后都吓了一跳,通知他和其他人暂缓这次检查,先行回家,等待通知。

实际上,在北京,张开嘴巴去接受一次咽拭子取样,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次艰辛的“旅程”,金泽也是如此。其间,他甚至有一次在凌晨12点半按要求去15公里外一个偏远的检测点去取样,到那里却因为检测点关门而未果。

金泽也知道,社区工作人员这段时间深夜都在加班,也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他们甚至带着央求的语气说,“大哥,拜托了,您去一趟吧。”

在经历了种种折腾和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误解后,金泽在社区的安排下,最终还是在17日重回到第一个检测点完成了检测。

在微博搜索“路过新发地”“检测”两个关键词,能搜到共11页约200条信息。田雨也是被大数据标记的“路人”之一。她16日开车走四环辅路时路过新发地,17日按社区要求,在签署承诺书或进行核酸检测中二选一,田雨选择了签承诺书。没一会儿,社区再次打电话要求田雨“必须做核酸检测”,需自费180元。当时,田雨所在的大兴区清源街道还处于低风险,她认为自己不是北京市规定的六类“应检尽检”人群,因此拒绝了社区的强制要求。田雨至今未去检测,还在等社区最新通知,清源街道已在19日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但田雨恐怕最终难以逃过这场核酸检测。按照北京市的最新要求,中高风险地区居民将进行全员检测。

“各位亲朋好友,我是安全的,见面可放心。”6月18日,郑宇民特意去做了核酸检测,当天等到阴性结果后,马上拍了照片发朋友圈。他是9天前离京出差的,山东、重庆等地,看到北京疫情越来越严重,索性回到江苏老家,等疫情缓解后再回京。“主要是让大家放心。”郑宇民说,虽然当地并未要求他做检测或隔离。

陆羽15日去做检测则是出于好奇,结果显示阴性,自己也安心了。不成想几天后通知他月底出差,刚好检测结果过期,他只能再次预约,采样工作人员看到又是他,问询缘由后感叹道,核酸检测现在成了“日常消费品”。

北京一家IT公司则发通知称,22日将有检测人员来公司对全体员工做核酸检测。“这是员工福利吗?”收到群通知的一名员工惊讶地说。他们公司所在街道尚无疫情,属低风险地区。

6月16日,北京市将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上调至二级,同时规定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其他人员“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需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北京疫情出现后,各地陆续出台政策,针对来自北京疫情集中地区人员,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张芹6月8日来北京探亲,因为疫情,收到老家辽宁省兴城市发来的社区通知,从北京回去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集中隔离14天后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4省公布了针对来自北京高风险地区旅客的要求明细,最严格的当属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需4次核酸检测,黑龙江还要求加1次血清抗体检测。

预约检测已经排到7月中旬

截至6月20日,北京市核酸检测机构从原来的98所扩至124所,日最大检测能力从10万份扩增到23万份以上。124所机构中,疾病控制中心有20所,二三级医院有 73所,医学检验实验室有31个。如采用5:1混检,每日可检测近100万人。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6月18日按照检测机构名单拨打电话,大部分电话占线或无人接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只开放一周号源的医院大多已约满。记者又以个人名义通过114电话预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垂杨柳医院最近可预约的检测时间已经排到7月22日,据接线员称,该医院开放了未来13周的号源,民航总医院也开放了未来6周的号源,最早可排到7月11日。

北京佑安医院主要面向北京市政府规定的六类必检人员和来院就诊的发热患者进行检测。6月12日,北京市本土新增首例确诊患者通报的第二天,佑安医院夜晚筛查门诊的筛查量就逼近500人次,13日总检测量达到近2000人次。

正规机构一号难求,还催生出核酸检测假证生意。一位北京市民有个朋友着急出京办事,找他帮忙。他问了一圈,竟有人给了一个可以办核酸检测阴性假证的电话号码。他打过去询问,对方要价500元。考虑到作假可能要承担法律风险,他放弃了。“目前检测报告不能联网检索,从技术上来说,想作假很简单。”

北京进行核酸检测的人数激增,实验室里堆积的待检样品越来越多。截至6月20日6时,北京已经累计采样229.7万,日均采样量由40万增至50万,但实验室的日均检测量只有9万。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检测量从6月14日开始骤增。实验室在14日当天完成检测样本500多个,15日完成600多个,16日完成检测量翻了一倍,有1200个样本。

国家卫健委于6月15日发文,要求北京切实落实病例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然而,随着检测量的急剧增加,检测结果由12小时延长到24小时,甚至2~3天。

6月16日,98家机构之一的迪安诊断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客户的一封信》,表示尽管已经增加设备且实验室24小时不停运转,因样本量仍在快速增加,出具报告的时间暂由原来的24小时延迟为3天。同时各采样点均已爆满,暂停北京地区的线上预约检测服务。

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也是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98家机构之一,截至6月15日,共收集了30000余份咽拭子样本。6月17日,官方公众号发文称,新冠核酸检测电子报告出具时间暂由24小时调整为48小时。

在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的核心手段时,好像没人再提核酸检测假阴性的问题。根据研究,新冠患者在感染期间至少有20%的几率得到核酸检测假阴性结果。6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报告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一名急诊科男性护士。该病例曾在6月17日参加医院针对在岗职工普遍开展的核酸检测,当时结果为阴性。17日晚,该护士接到昌平区CDC通知,因与海淀区之前的确诊病例存在关联,按昌平区CDC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再次检测时,发现为阳性,18日确诊。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在19日下午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进行核酸检测仍是北京市精准防控的有效手段,北京将加强统筹,迅速提升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切实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努力跑在疫情前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安华、金泽、田雨、郑宇民、陆羽均为化名)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