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为什么投保的人反而少了(2)
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也显示,寿险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单月新单规模保费同比下降达69%,新单规模保费降至7年来低点;财险市场上,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2月单月保费均录得负增长,分别同比分别为-6.8%、-10.8%、-7.9%。
开门红遇冷、新单负增长、财险业务萎缩等问题并存的保险业后市将作何表现?
不过也有业界声音称,保险业通过调整资产配置,增加保险业经营韧性等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挡不利影响。当前保险股股价已经体现了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正是进行长期配置的好机会。疫情结束之后,保险业有望否极泰来,迎来收入和股价的反弹。
规避保险乱象
与保费销售遇冷不一致的是,保险业的违规事项却呈抬头之势。
据中国新闻周刊初步统计,银保监会官网今年1月份,针对保险业发布了2张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金额75万元,地方监管部门发布了248张,罚款金额4708.6万元。
仅在1月份,全国保险监管部门共计发布250张罚单,同比增长320.5%;罚款金额共计4783.6万元,同比增长304.2%。45家保险中介机共计被罚566.5万元(不含个人处罚);33家保险公司,共计被罚3426万元(不含个人处罚),同比增加15家,其中,中国人保财险、天安财险和中国平安产险三家公司以675万元、541万元和260万元的处罚金额排在前三位。
初步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保险监管部门共开出289张保险业罚单,2019年前两个月的罚单为167张,罚款金额共2609万元。从罚单情况来看,财险依然是保险公司违规最多的领域,1月被处罚的33家公司中,15家为财险公司,2月被处罚的13家保险公司中,8家为财险公司。
违规事项上包括,弄虚作假数据不实问题、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问题和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问题、中介机构违规经营问题、内部风险管理漏洞问题、违规返利揽客等保险违规事项均有涉及。
如中国人保财险、天安财险、大地财险 “利用保险中介公司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编制并提供虚假报表资料”被罚。华泰人寿随州中心支公司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饥饿”营销宣传,存在以不真实信息欺骗投保人被罚。阳光人寿向监管部门报送的报表未如实填列“期末营销员人数”,内部控制不严格,风险处置制度机制不健全被罚。建设银行南昌分行 “贷款强制搭售保险产品”被罚。
在经历2017年、2018年两个“严监管”之年后,2019年,监管函、罚单数量、罚款金额都在同步缩减,侧面说明保险业经过整顿乱象受到遏制,但在2020年违规事项再次抬头。
分析人士称,保险业严监管不会放松,罚单增加反而意味着“严监管”将成为常态化。
中国太保专业人士称,疫情加速了保险行业“开门红”的转型升级,这既是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也让消费者未来能够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保险保障产品。疫情之下,险企普遍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且高效的线上渠道将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之一。
但目前互联网保险监管仍处盲区,相关法规还在不断健全,2019年10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直指互联网保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系列乱象。
互联网保险销售对保险产品关键信息说明不充分、不明确,如宣传时故意使用误导性词语组合,混淆和模糊保险责任;互联网业务中重要信息披露、风险提示、客户告知不够标准、清晰,如销售页面所载条款或保险责任不全,重要内容未采取字体、颜色等特别提示;将投保过程嵌入其他诸如网络借款等业务流程,而对保额、保费、保险责任、保险产品的承保机构等投保信息告知不足。
在网络销售中限制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如与第三方网络借款平台合作,强制消费者在借款过程中投保意外险、保证保险等,若不投保则无法办理借款。互联网业务中的保险公司、中介机构、第三方网络平台的角色定位边界不清晰、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主体与披露合作的第三方网络平台主体不一致,存在违规经营的风险。
线上理赔管理不到位,消费者线上申请保险理赔后无人回复且等待时间长,线上线下理赔服务衔接不到位。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销售保险,发生争议纠纷时,销售平台和保险公司相互推诿、处理时效冗长。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未完整保存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中投保人投保信息、操作轨迹、操作时间,以及保险公司接收投保申请时间等内容。
2019年12月,由银保监会牵头起草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业内征求意见,相信新互联网保险监管体系将快速出台,互联网保险监管将纳入严监管轨道,保险公司的转型线上同样面临严监管。
疫情风暴下,与你我生活紧密相关、蓬勃发展的保险行业,能否抛却乱象丛生,实现业绩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