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于泽远:冠病疫情终于画上了句号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3-05-08 08:12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5月5日宣布,冠病疫情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结束,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有中国媒体形象地将此称为世卫组织已对冠病疫情“取关(取消关注)”

2020年1月30日,冠病疫情在武汉等地失控之后,世卫组织宣布冠病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亿6000万,死亡病例超过690万。

过去三年,许多国家饱受疫情困扰。尤其是中国,疫情来得最早,严防死守的防疫政策实施得最久。在西方国家放宽防疫措施近两年后,中国去年年底才放弃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

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月12日,全国累计冠病死亡人数为8万8456人,远远低于美国。虽然有不少声音质疑中国发布的疫情死亡数据,甚至西方有人称中国的实际死亡人数可能高达百万,但官方数据意在证明对疫情严防死守的必要和效果。

实际上,三年疫情留给中国民众最深的记忆,是对感染病毒的恐惧和封城或半封城措施带来的种种不便。就在半年前,健康码还无处不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处处受限,大批服务行业和自主就业人员只能坐吃山空,陷入困境,怨气越来越大。各级政府财力也大为削弱,财政入不敷出,一些地区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基层干部早已疲惫不堪,怨声载道。

去年12月,即便在各地层层加码的严控之下,疫情仍在迅速蔓延,而民众抗拒严控的情绪却在不断增长,实施近两年的防疫政策进入“费力不讨好”甚至“白费力”的新阶段。12月7日,北京市推出冠病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说是优化防控措施,其实等于基本放开。此后,中国各地的严控措施相继走入历史。

放松管控难免导致大量感染以及相关的死亡人数上升,也遭到不少人的抵触和反对。但在病毒毒性减弱且防不胜防、严格管控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的事实面前,放开其实是唯一的出路。

过去几个月来,中国经济社会开始走上正轨。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各地游人如织,活力重现。实践证明,官方当时放开管控虽然有些无奈,也十分突然,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放开是正确的抉择。

历经三年的反复折腾,冠病疫情留给了中国很多教训。这些教训既包括如何及时准确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体系,更包括及时调整防疫措施,减少公众对疫情的盲目恐惧,尽量避免过度防疫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五一期间,中国国内冠病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中国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对央视表示,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中国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下一步有几方面工作需要继续坚持:首先是疫情监测,如何更加有效、敏锐地监测冠病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加强高危、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救治,需要进一步强化。中国要加快补齐此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

从疫情防控角度看,梁万年的说法没有任何问题。但大多数人对曾经谈虎色变的冠病疫情已经无感。

对于世卫组织“取关”冠病疫情,防疫专家张文宏的感慨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5月6日凌晨,张文宏在微博上发文说:搭乘深夜航班在夜间11点45分落地,打开微信,第一条跳出来的消息就是世卫组织宣布冠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匆匆从熟悉的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来,行李大厅熙熙攘攘, 没有任何人理你,没有人测体温,也没有健康码,恍惚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正常的感觉特别好。

张文宏说: “这次‘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大旅行,从上海城市进出的流动数据都已经高于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担心的医院急诊发热就诊病人比例虽略有上升,仍远低于甲流流行期间的发热就诊比例……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从机场出来的一刹那,深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所有经过的一切,都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疫情三年期间,张文宏对疫情和防疫措施的看法曾引起过多次争论。甚至还有人上纲上线,将张文宏与“境外敌对势力”扯到一起。如今,疫情终于画上了句号。张文宏这句“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发生”,或许是对中国三年疫情最精炼的总结。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3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