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分析:争议声浪与热烈反响中落幕 以冬奥为橱窗中国内政外交有收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  更新时间:2022-02-21 07:22
分析:争议声浪与热烈反响中落幕 以冬奥为橱窗中国内政外交有收获

围绕新疆人权问题、乌克兰危机、两岸关系等课题的争议,半个多月来从未消散。在回击外界攻击的同时,中国也借助冬奥会契机展开马拉松式元首外交。开幕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相继会见多国领袖,探讨一带一路、抗疫和能源等领域合作。

在清脆的童声合唱中,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为这场历时17天的国际体育盛会画下句点。尽管政治争议贯穿始终,但本届冬奥会在中国民间反响热烈,北京也借机开展主场外交、展现防疫成果,在内政和外交上都有所收获。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昨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总导演张艺谋再次借助高科技营造出轻盈灵动的视觉效果。现场还一度响起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将观众记忆带回14年前。而如今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和体育实力,还是所处国际形势,都与当年大不相同。

观看总时长达20.5亿小时

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以九金四银两铜的战绩刷新金牌数和奖牌数纪录,超越美国登上奖牌榜第三名,仅次于挪威和德国。中国代表团的优异表现,使冬奥会在中国国内影响力突破了缺少现场观众的限制。央视统计显示,截至2月11日,中国观众在电视观看北京冬奥会的总时长达到20.5亿小时,比此前两届冬奥会的收视总和还高出15%。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昨天从北京市长陈吉宁手中接过奥运五环旗,交给下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意大利米兰市长萨拉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市长盖迪纳。巴赫在致辞时四次以中文发言感谢中国人民和志愿者,并祝贺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巴赫说,奥运会团结的力量比试图分离人们的力量更加强大,运动员给和平提供了一个机会,“愿你们树立的团结与和平的榜样,鼓舞全世界的政治领袖。”

北京冬奥会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外交抵制中拉开序幕,围绕新疆人权问题、乌克兰危机、两岸关系等课题的争议,半个多月来从未消散。归化运动员谷爱凌的国籍争议、中韩两国网民间的口水战,也成为赛场外的舆论热点。

在上周四的奥委会记者会上,台湾是否参加闭幕式、网球女将彭帅现身赛场、奥委会旗下产品是否产自新疆等问题再度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焦点。

中国冬奥组委会发言人严家蓉发声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指新疆强迫劳动问题是“别有用心的势力编造的谎言”。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陆曦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在遭受大规模外交抵制的背景下,中国在冬奥会开幕来的整体反应相当克制。不过,无论是安排维吾尔族运动员点燃主火炬,还是让彭帅观看比赛,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既定印象。

在回击外界攻击的同时,中国也借助冬奥会契机展开马拉松式元首外交。

冬奥会开幕当天,中俄两国首脑发表联合声明,展现合作抵御西方国家围堵的姿态。开幕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相继会见多国领袖,探讨一带一路、抗疫和能源等领域合作。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认为,中国虽然无法通过一场冬奥会决定性地扭转与美国间的外交角力局面,但也清楚表明不会任由美国制裁的姿态。

朱锋受访时分析,冬奥会不仅是中国的主场外交,也是一场公共外交,“井然有序的组织和接待工作,以及大受欢迎的吉祥物‘冰墩墩’,都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他也补充,无论是冬奥会期间的政治角力,还是一触即发的乌克兰危机,都表明大国竞争和对抗已令世界政治变得“前所未有的脆弱”,只有通过谈判与合作,才能缓解危险局面。

热点关注新闻

延伸阅读推荐

本站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16-2021
联合早报中文网手机端服务